长沙一位父亲,要求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必须在户外运动两小时,否则不让写作业,而且还制定了每天的户外运动计划,陪着儿子一起来完成。

今天父亲节,这位父亲,格外让人感到亲切,也令人心生尊重。要知道,他这么做,要承受一定的压力,这压力可能来自学校与其他家长,也可能来自自己的亲戚朋友。压力之外,他还要付出足够的耐力与任性,才能把这项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任务”变成现实。

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的陪伴与影响下,他的孩子在11岁时已经熟练掌握划艇、浆板、竹漂、爬树、攀岩等户外活动技巧,8岁时还获得了美国ACA皮划艇协会技能认证,这会给人留下他的教育办法很成功的印象。但反过来想,假若他的孩子没获得这些技能,他的理念就是错的吗?

长沙这位父亲的做法,不能用对错来评价,他是为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这个新方法极具个性化,它可能不会被大量复制与模仿,但却会影响其他的家长,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过于刻板与单调,有没有必要进行观念升级或更改。假若有一些家长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长沙这位父亲的做法,就起到了一定的意义。

对照长沙这位父亲的做法,我反思了自己的“策略”。因为我的做法截然相反,是要求孩子完成作业之后,再一起出去玩耍。通常我会设定一个激励措施,承诺孩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一些时间去享受生活,比如去吃点好吃的,买件小礼物之类。在半个月左右,就纠正了她做作业的拖延习惯,过去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完。

先玩还是先做作业,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识别目标,掌控时间,把握节奏。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与长沙这位父亲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寒暑假的时候,做作业的时间,会交由孩子自己处理,因为在这两个长假期间,我们都会举家自驾出游,目的地遍及南北方多个省份与城市。

寒暑假是属于孩子们的快乐节日,不应被作业与补习班充斥,因此,我从未给孩子报过任何一次课外补习班,只要完成学校与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好。我的孩子今年小学毕业,她的成绩一直不错,表现稳定。疫情这两年的寒暑假被耽搁,幸好有以前诸多的出行记忆可供回忆,让她并未觉得错过那么多玩的时间而遗憾。

孩子需要一个动静相宜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运动与玩耍的时候,可以全心投入,学习的时候,需要心无旁骛,能玩得很好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不会差,反之亦然。如果认为运动与玩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并且教条地认为动与静是一种敌对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大人要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并采取灵活且智慧的方法,真正把动与静结合起来,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先生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当下的不少父亲而言,恐怕至今未曾想通甚至并未真正去思想过。在父亲节这天,不妨重温梁启超的这句话,并参考长沙那位父亲的做法,尝试真正找到自己对于父亲身份的定位。

(作者 韩浩月,摘自《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