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幼儿教师队伍状况,准确认清当前幼儿教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高质量推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江西教育评估院于2022年7—12月对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开展了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共对11个设区市的16个样本县(市、区)8309名教师、449名园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借此反映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江西省幼儿教师队伍总体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本满足需要与队伍不稳问题并存。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江西省各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招聘力度,幼儿教师绝对数持续增长,但是少数地方仍存在总量不足问题。

专业素养提升与资质结构不优并存。学历是教师所达到的受教育程度,一般都以教师学历作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全省幼儿教师学历相对偏低,同时有超过40%的教师来自非师范专业或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

培训机会增多与形式内容滞后并存。近年来,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改革力度加大,优化课程结构,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成果实践转化难等问题。比如,相关幼师培训单位缺乏对幼儿教师需求和培训规律的深入研究,培训的组织形式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大班上课”“一讲到底”的状况,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

社会地位提高与政策制约因素并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成效显著,但总体上看地位待遇仍存在“三难”问题:入编难、职称晋升难、待遇提高难。尤其是当前一些民办园改为普惠园后,收费标准降低,幼儿园通过降低人员成本来维持基本运转。

期盼提高素养与缺乏专业引领并存。幼儿教师对于专业成长有较为积极的内在需求,大多数幼儿教师将职业规划定位于“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努力成为名师”。不过,日常工作量偏大、缺乏引路人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一是“非教学事务”多、工作压力大,二是专业引领偏弱。虽然大部分教师所在幼儿园接受过教研员的指导,但次数和效果仍然不够;虽然责任督学的配备覆盖了大部分幼儿园,但对督学作用的发挥22.9%的园长表示“不满意”。

园长资质较优与整体素质偏弱并存。较之幼儿教师,园长资质相对较优。园长年龄结构较为合理,66.4%的园长在36岁以上,有10多年的工作经历,保教管理经验相对丰富;学历结构上,大专和本科学历占86.9%,明显优于一般教师。但仍有几项指标有待提升,比如12.7%的园长学历较低,19.2%的园长所学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

学前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幼儿教师质量,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6点建议。

强化教育,保证方向,提高幼儿教师思想道德水平。要“引导幼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幼儿教师自身必须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作为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教师管理和职务晋升等的核心评价内容。三是加强人文精神熏陶。改变重技艺轻人文的“艺”“文”失衡倾向,引导教师自觉升华精神境界。

尊重专业,严格准入,焕发幼儿教师的职业荣光。一是尊重专业地位。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并建构相应的专业权益保障制度。二是提高专业要求。幼儿教师既要具备弹唱跳画“技能技巧”,也要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克服片面的“技能崇拜”导向。三是严格职业准入。把好学历关,扩大专科生供给,吸引本科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有计划地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规模;把好资格证关,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应有“打补丁”措施,通过补偿教育全面提升其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通过建立“同待遇,同考核,同培训,同晋升,同评先”机制,关注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一是盘活编制。建议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非在编幼儿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二是提高待遇,加强对民办园教师薪酬待遇的合理化引导,综合利用政策工具,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三是职称评审适当向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