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

  适用范围:对棉等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技术特点:以非水介质代替水作为染色介质对棉纤维等纤维素纤维进行活性染料染色。选用对活性染料具有较高溶解度的极性非水介质,能使纤维增塑、溶胀,实现纤维对染料的吸附、固色,达到无盐少水染色或无水染色的目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活性染料混合溶剂染色、使用极性溶剂取代部分水进行染色、采用极性与非极性溶剂混合染色。

  应用前景: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的稳定性更好,避免了染料的无效水解,染料利用率更高。染色过程无需使用大量无机盐来促进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降低染色废水的处理难度。减少染色和染色后水洗用水,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技术难点:非水介质大部分是非极性介质,难以有效溶胀棉纤维,染料上染纤维较困难;溶剂的安全性、环保性需要重视,溶剂的回收和重复利用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

  适用范围:聚酯纤维染色。

  技术特点:超临界CO2的染色原理以传统水介质染色原理为基础,染色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扩散和固着三个阶段。超临界状态下的CO2分子是非极性的,对非极性或极性较弱、分子质量小的染料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超临界状态下CO2使纤维迅速溶胀,促使染料易于上染纤维。超临界CO2对纤维有很强的增塑作用,可以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增加纤维分子链的活动性和自由体积扩散,因此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染色且能大大减少染色时间。

  应用前景:无需用水,无废水产生。染色后无需烘干,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源。上染速度快,匀染和透染性能好,染色重现性好。CO2稳定性好,易得且可重复使用,减少污染。可对某些高性能纤维进行染色。

  技术难点:目前超临界CO2染色还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大范围推广应用尚需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生产设备为高压系统,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二是适用的染料品种不多,有关染色工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三是对天然纤维染色效果不理想,需对纤维改性、流体改性或染料改性。

  (三)张力敏感织物全流程平幅轧染

  适用范围:针织物、弹力织物等张力敏感织物连续平幅染色。

  技术特点:通过防褶皱平幅前处理设备、平幅染色预烘设备和大直径多辊汽蒸固色设备等,控制张力敏感织物在平幅运行中的形变与张力,构建张力敏感织物低温平幅前处理→浸轧染色→后整理→定型的连续化生产过程。

  应用前景:能有效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减少擦伤、折痕等疵点产生,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难点:目前张力敏感织物全流程平幅轧染还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轧染固色装备需进一步优化;二是相适用的高配伍性染料仍在进一步筛选中,有关染色工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三是相较于间歇式染色装备,设备的投资成本较高。

  (四)涤纶织物少水连续式染色

  适用范围:绒类织物,包括超柔、法兰绒、珊瑚绒、纯涤干发巾等;梭织类的广告布、窗帘、沙发布、箱包布、衬布、口袋布、里子布、工装布等。

  技术特点:基于分散染料热熔染色原理,通过分散染料超细化加工,提高分散染料向纤维无定形区的扩散和固着。由于大部分分散染料通过升华进入纤维无定形区,而残留在纤维表面的染料非常少;除色牢度要求非常高的织物需水洗外,一般不需要水洗处理,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应用前景:染色环节由于无需水洗或少水洗,比传统印染节水80%以上,节约运行成本15%。

  技术难点:对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涤纶织物都适合;需对分散染料进行筛选并作超细化加工;针织物产品会失去部分原有风格。

  (五)含盐染色废水循环利用

  适用范围:纤维素纤维制品活性染料间歇式染色废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特点:利用酸性条件下可阳离子化的油性萃取剂与活性染料染色废水中的阴离子染料发生作用,对染色废水中的染料进行萃取,分离出染色废水中的水解染料。萃取后的含盐无色染色废水可循环用于其他染色过程,分离出来的水解染料通过脱水制成淤泥或固体后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反萃取可使萃取剂重复使用。

  应用前景:活性染料染色废水中的染料去除率可达95%以上,脱色后的含盐染色废水可用于中深色织物染色。可低成本、高效率循环利用活性染料染色废水,实现盐的重复使用,大幅减少印染生产中盐的用量,减少含盐废水的排放。

  技术难点:染色产品质量、废水处理效果以及技术可行性方面需进一步优化调整。萃取剂可能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应完善相关环境风险评价分析。需进一步研究高浓度染料废弃物再次利用或处理技术。

  (六)数码喷墨印花喷头

  适用范围:用于数码喷墨印花机。

  技术特点:数码喷墨印花喷头主要有压电式和发泡式两种类型。压电式喷头利用压电陶瓷,借助压电晶体施加电压使其产生形变,挤压墨水产生高压而将墨水喷出,在织物表面形成墨滴;发泡式喷头是通过喷头上的热电阻元件,在极短时间内发热,在墨水喷出区将墨水加热形成气泡,气泡膨胀产生的压力压迫一定量的墨水克服表面张力快速从喷嘴喷出,形成墨滴。

  应用前景:压电式喷头更容易控制墨点的形状和大小,喷印分辨率高,容易实现高精度喷印效果,颜色重现性好,对墨水的适用性强。发泡式喷头一般采用墨盒与喷嘴一体化结构,电子驱动简单易实现,但难以改变和控制墨滴大小,因在高温高压工况下工作,喷嘴容易腐蚀。

  技术难点:生产喷头的面板、压电陶瓷、胶水等部件的技术要求高,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材料选择、精密机械加工水平也需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