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毛羽的因素很多,抓住关键因素很重要!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客户对纱线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观点认为,3 mm及以上毛羽才是有害毛羽,3 mm以下毛羽不会对布面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新的观点则认为,1 mm毛羽也会对布面造成不良影响,也需要严格控制。无梭织机较有梭织机开口小,毛羽已经成为无梭织机实现高速和提高质量的一大障碍;在染色织物中,同一纬纱或相邻纬纱卷装毛羽差异大时,会出现色差横档,毛羽在织造中造成的棉结也会影响染色布的外观;在针织布中,毛羽也会影响布面的外观质量。

  影响毛羽的因素很多,根据我单位实际生产情况,对影响毛羽的相关因素进行排查,找出了可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器材专件

  钢丝圈、钢领是环锭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加捻卷绕的重要器材专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钢丝圈对纱线的摩擦力。如果钢丝圈、钢领运行状态差,则其对纱线的摩擦力就大,细纱毛羽就会增加较多。

  钢丝圈

  钢丝圈使用周期过长,磨损起槽会造成纱线毛羽过多。钢丝圈的使用寿命对毛羽数量有规律性影响。钢丝圈上车后,走熟期内纱线毛羽数最多,稳定期较少,衰退期毛羽数又有回升。普通钢丝圈使用寿命为7 d~10 d,稳定期相对较短,对降低和稳定毛羽不利,所以研制长寿命钢丝圈对降低毛羽有重要作用。镀氟钢丝圈耐磨性好,有自润滑功能,使用寿命长达1个月,稳定期长达25 d。经试验,采用自润滑钢领配镀氟钢丝圈纺制纯棉精梳针织用纱,毛羽可降低20%~48%。钢丝圈与钢领磨损后,其磨损沟槽易与纱线通道交叉,使纱线在磨损处被刮毛而产生毛羽。

  实践证明,扁平截面的钢丝圈纺纱通道顺畅并可将棉纱部分杂屑刮下,纺出的纱较为光洁且毛羽短,适宜纺纯棉纱;宽半圆或宽矩形截面的钢丝圈能减缓纱线与钢丝圈间的摩擦,从而改善毛羽,适宜纺化纤纱及混纺纱。

  不同型号钢丝圈的截面、圈形、几何尺寸不同,合理选择钢丝圈型号是降低毛羽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钢丝圈质量太轻或太重,都会影响纺纱张力变化从而影响毛羽数量。一般情况下,钢丝圈质量适当加重,毛羽减少。这是因为钢丝圈质量增加,气圈凸形减小,减缓了气圈与隔纱板的撞击和摩擦,从而使成纱毛羽减少。因此,在兼顾纺纱断头的前提下,以起始阶段气圈不碰隔纱板为原则,可适当加大钢丝圈质量。

  钢领

  钢领使用周期过长,钢丝圈跑道磨损、衰退都会造成纱线毛羽过多。钢领衰退后,表面摩擦因数降低使气圈凸形变大,撞击隔纱板使毛羽增加。因此,应对钢领、钢丝圈的使用周期进行试验,根据成纱品质、细纱断头和钢丝圈烧毁数量等合理确定钢领的使用周期。

  钢领钢丝圈的选配

  实践表明,不同钢领类型对成纱毛羽有很大影响。自润滑钢领和哑光钢领,特别是自润滑钢领成纱毛羽较少;钢领截面形状不同,会影响与钢丝圈的摩擦面、摩擦因数、磨损情况以及钢丝圈运转时的形态、纱线通道和气圈稳定性等,从而影响成纱毛羽和断头。

  本公司使用的是布雷克钢丝圈,规定的使用周期为18 d,配套钢领选用2家产品,到目前为止最长的使用了22个月。

  细纱车间温湿度

  细纱车间温度控制不合理、波动大,会使纺纱过程中纤维集聚和抱合能力不良,且不稳定,从而增加毛羽。

  由于本公司是老式厂房,空调设备陈旧,因此生产车间温、湿度控制较差,且车间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不平衡,也是纱线毛羽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络筒工序

  纱线毛羽产生于细纱工序,增长于络筒工序。纱线经络筒工序后,毛羽一般可增加50%~150%,有的增幅甚至高达250%。这是因为在络筒过程中,纱线与络筒机各部件接触、碰撞,摩擦严重,使一些原本已包卷在纱体中的纤维端露出纱体,形成新毛羽,或将原短毛羽摩擦成长毛羽。经纱毛羽的增长主要与络纱速度、络纱张力、槽筒材质以及络纱过程中纱线经过的控制部件、检测系统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减小毛羽在络筒工序的增幅:如改进络纱角度,缩短导纱动程,提高导纱通道光洁程度,加装气圈破裂环,采用电子清纱器代替清纱板,将胶木槽筒改为防静电金属槽筒,并将筒管轴线与槽筒轴线偏斜一定角度,以调整表面接触位置减轻摩擦,控制络筒车间湿度在65%~75%等。

  因此,应当选择适宜的络纱工艺参数,尤其是络纱速度与毛羽增加数量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络纱速度慢,络纱张力小,加工路线短,则毛羽少;络筒速度过高,会加大纱线与通道及槽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管纱的毛羽大幅增加。此外,络筒工序的温、湿度,会影响纱线与机件的摩擦力及纱线表面的静电等,如果控制不当,也会造成筒纱毛羽的大幅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