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 句子鉴赏

这是节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的一部分,删了《怀沙》。

大概是因为屈原和贾谊都是怀才不遇的文学家,他们的为人和思想情绪比较接近,贾谊又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司马迁把他们两人合为一篇传。屈原是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司马迁在本篇中叙述了屈原的身世、才干和在楚国担负的职责,以及上官大夫进谗的过程,使人了解屈原的杰出才能,对屈原留下深刻的印象。司马迁又分析了《离骚》这部作品,展现了屈原在忠与奸、公与私、方正与邪曲的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昏庸国君、黑暗政治的斗争精神,显示了屈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赞杨了屈原高超的艺术素养,突现了屈原这个政治家、文学家的形象。

传记还历叙了屈原被诎以后楚国一系列的失败,借以说明排斥贤臣的恶果,也见出屈原”存君兴国”之志的可贵。司马迁的遭遇与屈原十分相似,所以本篇写得富于激情,令人回肠荡气。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quot;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末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5。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8。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人从亲,惠王患之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10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2。

魏闻之,袭楚至邓13。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14。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15。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16。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19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20,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2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22?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2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25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26。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27。然皆祖屈原。

2.《史记》好句好段摘抄

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高祖本纪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

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项羽本纪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刺客列传》 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弛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天雨粟,马生角。 《屈原列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滑稽列传》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管仲列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孔子世家》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唐。

章碣)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

(经下邳明?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元胡天游)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屈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国家的危急放在前面,然后才是个人恩怨 《管仲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秦始皇本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唐章碣) 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经下邳明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

(元胡天游)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史记句子鉴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的一部分,删了《怀沙》。

大概是因为屈原和贾谊都是怀才不遇的文学家,他们的为人和思想情绪比较接近,贾谊又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司马迁把他们两人合为一篇传。屈原是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司马迁在本篇中叙述了屈原的身世、才干和在楚国担负的职责,以及上官大夫进谗的过程,使人了解屈原的杰出才能,对屈原留下深刻的印象。司马迁又分析了《离骚》这部作品,展现了屈原在忠与奸、公与私、方正与邪曲的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昏庸国君、黑暗政治的斗争精神,显示了屈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赞杨了屈原高超的艺术素养,突现了屈原这个政治家、文学家的形象。

传记还历叙了屈原被诎以后楚国一系列的失败,借以说明排斥贤臣的恶果,也见出屈原”存君兴国”之志的可贵。司马迁的遭遇与屈原十分相似,所以本篇写得富于激情,令人回肠荡气。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quot;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末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5。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8。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人从亲,惠王患之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10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2。

魏闻之,袭楚至邓13。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14。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15。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16。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19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20,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2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22?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2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25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26。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27。然皆祖屈原之。

4.史记句子鉴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屈原的一部分,删了《怀沙》。

大概是因为屈原和贾谊都是怀才不遇的文学家,他们的为人和思想情绪比较接近,贾谊又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司马迁把他们两人合为一篇传。屈原是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司马迁在本篇中叙述了屈原的身世、才干和在楚国担负的职责,以及上官大夫进谗的过程,使人了解屈原的杰出才能,对屈原留下深刻的印象。司马迁又分析了《离骚》这部作品,展现了屈原在忠与奸、公与私、方正与邪曲的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昏庸国君、黑暗政治的斗争精神,显示了屈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赞杨了屈原高超的艺术素养,突现了屈原这个政治家、文学家的形象。

传记还历叙了屈原被诎以后楚国一系列的失败,借以说明排斥贤臣的恶果,也见出屈原”存君兴国”之志的可贵。司马迁的遭遇与屈原十分相似,所以本篇写得富于激情,令人回肠荡气。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quot;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末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5。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8。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人从亲,惠王患之9。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10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1。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2。

魏闻之,袭楚至邓13。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14。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15。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16。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7。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18。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19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20,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21。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22?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2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4?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25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26。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2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大全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大全收起发布热心网友2019-02-11赤身裸体 天昏地黑 浓雾迷漫 狂风大作 雷电交加 风止雨停 晴空万里 随风飘荡 得意洋洋 若无其事 和和气气 野心勃勃 兴高采烈 百发百中 拈弓搭箭 兴风作浪 作威作福 荒淫奢侈 勃然大怒 同归于尽 富丽堂皇 眉开眼笑 昏庸残暴 不约而同 惨无人道 大逆不道 势如破竹 土崩瓦解 沸沸扬扬 披肝沥胆 顾全大局 蠢蠢欲动 满不在乎 敲诈勒索 忍无可忍 千方百计 闷闷不乐 惊慌失措 落花流水 拈弓搭箭 合情合理 胸有成竹 张牙舞爪 摩拳擦掌 耀武扬威 奋勇当先 雄心勃勃 乘胜追击 东倒西歪 乱七八糟 恍然大悟 风马牛不相及 兵强马壮 趾高气扬 指手划脚 七零八落 天罗地网 无可奈何 全军覆没 窝窝囊囊 心甘情愿 赶尽杀绝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垂头丧气 莫名其妙 寡不敌众 浩浩荡荡 一败涂地 咬牙切齿 睡眼蒙胧 不计其数 随波逐流 忧国忧民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豪言壮语 仗势欺人 三番五次 如梦初醒 推三阻四 手忙脚乱 六神无主 稀里哗啦 排山倒海 晕头转向 死心塌地 势孤力单 举世闻名 恭恭敬敬 不计其数 怨声载道 同心协力震天动地 横冲直撞 安居乐业 劳苦功高 剑拔弩张 举世无双 咬牙切齿 大失所望 重重叠叠 愁眉不展 闷闷不乐 马不停蹄 密密麻麻 里应外合 直言不讳 无拘无束 提心吊胆愤愤不平 赞不绝口 雄心勃勃 信以为真 寡不敌众 将功赎罪 勃然大怒 走投无路 虚张声势 先发制人 土崩瓦解 怒气冲冲 好句好段:1、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2、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

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3、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4、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5、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

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6、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

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7、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听到樊哙的话,对刘邦说:“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樊哙的话说得很对呀,希望您听从他的劝告。8、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

9、力气拔得一座出,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10、汉高祖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要知道成功失败,全在用人。坐在帐帷里定计划,算得准千里以外的胜利,这一点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运送军粮,这一点我比不上萧何;统领百万大军,开战就打胜仗,攻城就能拿下来,这一点我怎么也赶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当代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被我灭了。”。

6.史记摘抄好段

《巨鹿之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83433,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攻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⑤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7.史记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郭敦荣回答:

读史记,你尽可以多摘抄好词好句。

陈涉曰:“苟富贵,无相忘。”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心翮已就,横绝四海。

/s?ie=utf-8&src=hao_360so&shb=1&hsid=1efb05e03c898be8&q=%e5%8f%b2%e8%ae%b0%e5%90%8d%e8%a8%80%e4%bd%b3%e5%8f%a5

史记名言佳句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4.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7.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5.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18.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19.力拔山兮气盖世

2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1.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22.一沐三渥发,一饭三吐哺。

2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24.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25.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6.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2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8.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29.隐忍就功名。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3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3.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4.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35.兴必虑衰,安心思危。

36.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37.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3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3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41.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4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4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史记·项羽本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刺客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淮阴侯列传》: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