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我们人类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地面上,但只有借助工具才能进入深海中。海洋中,水深每增加10米,水压就会增加1个大气压,而千米深的海洋中,水压相当于100个大气压,人体如果暴露在这样的条件下,直接会被挤扁,细胞会像气球一样被炸开。

人类制造的潜艇最深的下潜深度也不过为1100米,但是不少鱼类却能够在数千米深的海洋中生存。它们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了独特的身体结构,可以有效的平衡身体内外的压强。

深海鱼类细胞中的蛋白质比较小,纤维组织极为细密,皮肤上面普遍拥有充满水分的层膜,不过大多数深海鱼类无法在浅海中生存,同样浅海鱼类也无法在深海生存。

深海鱼类如果被打捞出来的话,通常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亡,而且深海鱼类多会呈现出眼球突出,器官被挤压出体内的状况,这个时候哪怕放生的话,也挽救不了它们的性命。

如果在鱼身上戳一个小洞,再放生的话,是不是能够挽救它们的生命呢?

答案是不能!海洋鱼类突然离开其生活的环境,生存下来的概率会非常低,人类采取的补救措施,只能算自我心理安慰,根本无法拯救脱离其生存环境的深海鱼类。

也有人说会给鱼类造成二次伤害,朝着鱼身上戳洞,如果经验不足,戳到其他内脏器官的话,会加快鱼类的死亡。那么为什么垂钓的人还会继续这么做?

因为垂钓的人钓出来的大多是是浅海鱼类。浅海鱼类多生长在离海面200米以为的区域,当它们不幸被钓出来后,并不会立即死亡,这个时候放生的话,依然有补救的机会。

鱼鳔

不同于深海鱼类,浅海鱼类身上有个共同的器官,那就是鱼鳔。鱼鳔是硬骨鱼身上非常重要的器官,一般位于鱼身体的中心部位,它可以储存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通常来说,鱼能够通过鱼鳔来改变自己身的浮力,鱼鳔收缩,内部气体减少,鱼可以下潜,反之鱼鳔内部空间增大,空气增大,鱼就可以上浮。鱼鳔还有一个功能通过存储空气,调节鱼体内外压强,保护身体器官免遭水下大气压的压迫。

有些鱼类的鱼鳔也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由于鱼鳔里面存储了一定数量的氧气,所以鱼即使离开了水面,也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如果海水中的鱼类被钓起来,会发生什么?

一般来说,海钓钓出来的鱼普遍生活在几十米深的海水中,鱼儿正在惬意的游动着,鱼鳔中储存着不少的空气,内外压强也能够达到平衡。

这个时候突然从几十米的深海中钓到水面上,外面压强急剧减少,而鱼内部依然保持着高压状态,鱼鳔里面的空气向外膨胀,会挤压身体器官。深海鱼类的器官会被挤压的突出,有时候甚至会被直接挤爆,像带鱼、黄鱼出水后会立即死掉,其实都是内部压强过大造成的。

这种经历其实经常潜水的朋友能够感受到,如果下潜的深度高达几十米,突然上浮的话,甚至会出现晕眩甚至失去意识的状况。如果深海中的鱼类钓出来后,直接放生的话,由于鱼鳔里面的空气存在,会导致鱼类漂浮在海面上,很难下沉到海里面去。

由于鱼类器官被压迫,身体里面根本没有清醒的意识,这个时候别说下潜了,游泳的动作都做不出来。所以经验丰富的深海垂钓者会给鱼放气,让鱼鳔里面的气体排出来,再选择放生。

这种方法起作用么?

作用并不大,鱼生命力顽强,运气好的话,能够恢复过来,但大多数鱼类就没那么幸运了。本身钓出来后,身体已经受到了损伤,想彻底恢复之前的状态基本上已经不可能,而穿刺又会破坏鱼身上的组织,如果操作手法不好的话,甚至会导致二次伤害。

所以称这种方法为心理安慰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对于垂钓者来说,不操作的话,鱼必死无疑,操作的话,鱼还要一定的生存几率,他们自然要选择后者。

那么最好的放生方法是什么?其实是鱼出水的几分钟之内,用配重鱼钩或者箱子等工具,帮助鱼缓缓的下潜到一定的深度,等到鱼的生理特征复原了,它就会自动的游走。但是垂钓者估计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所以钓出来的鱼生存的概率非常低。

不过有一种动物没有鱼鳔,它就是鲨鱼。鲨鱼体内密度大,不游动的情况下会下沉,它会通过不断地游动来调整其在海水中的位置。

没有鱼鳔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别看鲨鱼看上去特别凶猛,它从来不能够休息,需要一刻不停的游动,否则就会沉到海底。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