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犰

它的头衔很多:龙生九子之一、吞金银只吃不拉的神兽、五大灵兽,因为它美好的寓意和神奇的法力,受到人们的追捧与热爱!随便搜一搜,各种貔貅的摆法戴法、注意事项,看都看不过来,真是了不得!

但是!

上海辞书出版社于 1985 年发行袁珂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一书,囊括了那时为止,东北亚大陆所有的传统崇拜物,三千余个词条,无一提及貔犰!

那么,传说皇帝专享、财运亨通的貔貅,为什么会没有记载呢?

原来,貔貅崇拜源于香港的命理学!

在 90 年代,香港风水师,为了套暴发户的钱,精心炮制的一场骗局!

而这场骗局不但当时成功了,现在还支撑着中国各地古玩店的半壁江山!

其实,对于这个神兽的追捧,到今天其实也就二十年左右!

原版的貔犰

建构现代貔貅之前,这个动物是一种猛兽,特征就是爱吃老虎,再无其他。

也由于这种猛兽特性,貔貅往往被代指军队,有点虎狼之师的意思。

清朝小说《花案奇闻》有如此一段:

他是苏州府第一等有名好汉,混名就是柳貔貅。你说怎么叫做貔貅?天下世间最凶最恶无过只有山君老虎,殊不知这貔貅又专吃老虎。所以古来比那兵马的威势,叫做「百万貔貅」,正见得没有人可以抵敌得他的意思。

宋代陈师道的诗论著作《后山诗话》,有诗有云:

愿得貔貅十万兵,太戎巢穴一时平。归来不用封侯印,只问君王乞爱卿。

明朝崇祯年间成书的《皇明经世文编》,同样将貔貅作为兵员代指:

既有重关巨镇之险、又有金城汤池之固、貔貅万旅、虎豹九关、神灵护佑、宜无足虑者。

所以,历朝历代的书籍无一例外,只是把貔貅当作一个善战猛兽来描述,最多的用途就是文学修辞地描述兵员,没有一丝一毫和「财运」挂钩的地方。

当然,貔貅其实古已有之,这个词和凤凰,鸳鸯这类的名词意义相似,貔是雄兽,貅是雌兽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2]

《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

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

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罗贯中《三国演义》结尾诗词:“曹操专权局相府,总领貔貅镇中土。”

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