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问题,“如何摆脱小杂鱼闹钩?”,其实问题的重点,在于小杂鱼本身,我们只要充分了解小杂鱼闹窝的各个方面特征,方可以找到应对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杂鱼以及阻碍作钓的特点

什么是小杂鱼

从鱼的个体来说:我们一般把,比对象鱼体型小的,且针对作钓线组、鱼钩,都不容易上钩的鱼,产生杂乱吃口信号的鱼,并且和对象鱼抢食的鱼,都归纳为小杂鱼。但主要还是以小个体,小鱼苗群体为主。

从阻碍作钓地过程来说:我们把,阻碍饵料到答作钓水层,和通过接口,导致饵料到达不了,作钓鱼层的行为,阻碍对象鱼吃饵的过程,也都归纳为杂鱼闹钓的情况。

小杂鱼的阻碍归类

通过上面的介绍,对于闹钓的过程,也可以区分为,上层接口闹钓:这种情况是小鱼,阻碍饵料下到作钓水层,导致钓不到对象鱼。下层窝点闹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钓底的情况下,饵料到达水底后,小个体鱼开始包围分食饵团,导致对象鱼吃饵机会变少,再加上小鱼吃饵信号杂乱,并且针对钓对象鱼的鱼钩,也不容易被小杂鱼吃到嘴里,而产生的闹钓现象。

第一种:上层半水接口闹窝

主要以半水接口为主,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小杂鱼,可能是一定群体的上层鱼,疯抢刚入水的饵团,因为鱼的数量大,很容易就会抬着饵料分食,导致饵料下不到水底,即便下到水底,钩上的饵也变吃光了。

这种闹窝方式,以阻碍对像鱼吃饵为特点,所以种类有小杂鱼、白条、小个体翘嘴等,其他喜欢上层接口的鱼,也包括一些大鱼的,幼苗阶段群体的鱼,我们这边主要有,鳊鱼幼苗、鲢鳙幼苗等等。

第二种:水底吃口闹窝

这种情况,是以对象鱼大小为标准,相对小个体鱼来判断的,因为作钓对象鱼个体问题,我们所用的鱼钩线组,也是针对这个个体搭配的,所以比对象鱼再小的鱼,来吃饵的时候就变的很不容易,所以吃口信号就变得太杂乱。再加上好不容易有信号,也刺到鱼了,还不是对象鱼,所以我们基本上判断,这类也是闹钓的情况,有时候也是因为对象鱼密度不够,但大部分情况,还是以小个体鱼,吃饵闹钓特点为主。

小杂鱼闹钓的原因

小鱼闹窝,单纯从作钓环节来看,还是因为饵料的问题导致

饵料状态粘性太大,导致上层接口闹钓

一般情况下:是因为饵料状态,不太容易被小鱼分食,也就是说,拉扯饵团的时候,只能吃到很小的部分,而不可以拉扯走一块,所以导致鱼反复拉扯着饵团吃饵,直到饵团吃光或是,从钩上脱离。如果小鱼可以拉扯走一块饵团,就有几率让其他的鱼,也只关注这块从鱼钩饵团上,拉扯走的饵,而鱼钩和剩下饵团,就可以顺利到达作钓鱼层。

饵料的味型和雾化太快

一般是因为饵料太腥,饵水比例太大,导致饵料入水雾化效果太好,再加上饵料味型的吸引,导致上层鱼快速形成群体,一旦有饵入水,就过来分抢,拖住饵团,直到号光鱼钩上的剩余饵团,阻碍下底作钓对象鱼。这种情况上层接口闹钓情况最多,但有时候下底后,也会因为聚集太多小个体杂鱼,导致闹钓的问题。

但也有些情况是生态问题导致

也有一些不是因为作钓问题产生的

生态问题导致

这点很容易理解,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攻击性鱼的数量减少,繁殖密度短时间剧增,导致对象鱼密度小于杂鱼群体,或是小杂鱼刚刚聚集,攻击性鱼还没有发现群体。

天气风向问题

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下风口小鱼的聚集密度就会变大,这种情况下作钓,也更容易产生闹钓的情况。

如何解决小杂鱼闹钓

通过对形成小杂鱼闹钓问题的分析,具体的解决方法,也可以通过二个大的方向来解决。

上层接口闹钓问题解决:最大的问题是,让饵料到达作钓水层,推荐如下几种解决方法。

开饵的时候先加大饵水比例,然后用干饵料收水,让小鱼可以将饵料,成块状撕扯脱落,这样有很大几率,让小鱼的群体,围观被撕扯掉的饵,而避免小鱼继续追赶鱼钩,让鱼钩顺利到达作钓水层。

加大饵团拉饵大小,这时饵团下沉速度也会相对快些,这个时候小鱼即便可以吃到部分饵,鱼钩下底后,也会有少许饵团剩余。

尽量避免添加竞技版腥味,减少添加腥味饵料后,尽量让饵料清淡点,这样即便有小鱼聚集,群体也不是太大,也加大了避开小鱼接口的几率。

用重铅浮漂,加快饵团下沉的速度,也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小鱼接口的几率。

下层杂鱼闹钓问题解决:最大的问题是,在对象鱼没吃到饵之前,小鱼就开始吃钩,并且产生很多杂乱信号。

调整作钓方式,让浮漂钓的再顿一点,这样秀大程度的减少,小鱼吃口信号的传播,让小鱼吃口前奏信号,全部过滤掉,这样再出现真实的吃口,就容易上大鱼。

增加饵团的硬度,这样作的目的,也是让小鱼不容易吃到饵,让水下饵团可以持续到,对象鱼吃口为目的。

加大饵团用量,这样作的目的,也是希望对象鱼到来时,小鱼还没有将钩上的饵吃光。

换上对象鱼可以承受的量大的鱼钩,加大鱼钩的目的,同样还是为了避免小鱼,不要太容易就将钩吃到嘴里。

通过鱼群的习性解决:因为杂鱼闹钓,也是有一定群体的,既然有群体就有办法解决。

传播逃窜信息将钓上来的小杂鱼,处理成一只眼睛受伤即可,把鱼再投入鱼群时,就可以把逃窜的信息,在鱼群中传播,但是红鱼群体密度太大时,需要多投放几次,这样可以很大几率,将鱼群瓦解。或短时间,见不到鱼群的聚集。

针对问题总结经验

其实小鱼闹窝,想作到绝对意义上解决问题,也是不太可能的。

无论是小鱼密度太大,还是因为饵料状态味型,导致小杂鱼聚集,其实每一种解决方法,持续的时候都不会太长,也可以多种方法一起配合。

上面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实际作钓情况的总结,或者说是,不想放弃对象鱼,和作钓时间的情况下的解决方法。那当然也有不同的,其它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换下思路尝试下。

如果换成夜钓钓底:小杂鱼和白条,基本都不见踪影,因为气温的变化,和昼夜的交替,导致猎食性的鱼,多会出现在近岸位置,所以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小鱼闹钓的情况出现。

其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不影响正常作钓的情况下,只要不嫌麻烦,可以通过这个吃饵物点,想出很多办法。比如间歇性的,将加水的饵团,投放窝点边上,也能吸引鱼,离开我们的窝点。因为操作性不强,也很浪费饵料,虽然可行性是有,但不推荐。

或是用另一支鱼干,挂上一条小鱼,投放到窝点让它定点传递逃窜信息,让鱼群偏离窝点后再作钓。

或者在抛竿后,用鱼竿拍打水面,起到驱赶的作用。

其实有太多方法,都是可以驱赶杂鱼的,让小杂鱼远离我们的窝点,但问题是,什么办法最实用、最方便,就需要根据小鱼闹钓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我自己要是遇到,闹钓的情况,在尝试所有方法后,舍弃极端办法的同时,会改为作钓白条和翘嘴,就钓闹钓的这些小鱼,有时候适当的改变,作钓的对象鱼,收获也是很不错的。

有一次因为我改变成钓半水,放弃钓底钓鲫鱼,结果我钓到一条一斤多的翘嘴,我7条超过半斤的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