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坠钓,只是调钓的一种方式,但它也有它的作钓特点,它是通过钩饵重量,加上铅坠重量,来平衡浮漂在水下的稳定状态,在浮漂调校时,保留一定的漂目用于作钓。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它推崇的理念,就是线组悬浮于水中,从技术层在说,就没有钓底的概念,只有钓底的深度概念,但实际作钓,理论只是一种参照,还需要针对鱼情选择。

今天的问题:悬坠钓,子线长短应该如何搭配和调整?

悬坠钓应用非常广泛,它所涵盖的作钓场景,几乎包含了,我们已知的所有作钓场景,或者说对于不同的作钓情况,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演变出应对方案。所以悬坠钓子线的问题,相当于应对了所有作钓场景。

我的观点:子线的长度,最开始是需要根据个人手法,来选择长短的,在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后,可慢慢转变用长子线,但什么时候,用多少长度子线,也还需要根据鱼情,作钓场景决定。

讨论方向:从钓底,到钓半水、钓浮的,的不同作钓水层,不同特点的鱼情,和不同的作钓场景,来讲解子线问题。

子线长度对作钓的影响

子线一般情况下,比主线线号小,那是为了避免,切线损坏主线,甚至于带走浮漂,这是从保护装备的角度来看。其实子线的应用,还是为了避免,鱼在吃饵时产生警觉,对吃饵抵触,如果线号太大,按我们现在的作钓经验,鱼的吃口反应阻力就会更大,也不容易钓鱼。

从鱼吃口的警觉性来看,如果子线太短,同等吃口角度的情况下,弯曲的弧度也会越大,那阻力也就会更大,我们知道鱼在吃口时,也会有一些吐水,摆尾试探的动作,所以鱼变得警觉,鱼的吃口反应,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常用的子线,都会考虑用透明色,或是溶于水的颜色,其实无论这种考虑,对作钓效果如何,最少可以证明这个出发点,也是为了更大程度上避免,鱼警觉导致的,不敢靠近吃饵的情况,如果子线太短,可视范围有铅坠,那鱼吐水,或摆尾时,也会触碰到,这样也是会影响作钓的。

那有些钓友又会有疑问了,那传统钓的时候,短子线为什么不会呢,其实有些特定情况下,子线的长短是有取舍的,比如传统钓,铅坠睡底的时候,鱼可能触碰不到铅坠,也就没有我们所说的这些问题。

再有我们常见的流水作钓,我们用短子线,也是有应用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会太随意搭配长度,因为流水时,子线太长就容易弯曲,这样就会影响,鱼吃口信号的传导,让作钓变的太顿,对作钓影响比较大。

所以子线的长度,在一般情况下,特有它的作钓考虑,不同的鱼情,搭配需要针对处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子线长度的应对场景

水层的不同子线也会有变化,从作作钓深度来区分,我们一般有钓底、钓半水钓浮、和钓水平接口,这些不同的作钓深度,其实涵盖了,我们应对鱼情的大部分情况,我们逐个分析。

钓底层:一般都是钓底层鱼,所以鱼会贴底活动,根据鱼的个体大小,鱼的拉力,我们可以适当搭配,所以理论上作钓底层鱼,不需要太长子线,控制在45cm左右比较合适,这种情况,只能算是没有对子线长度,有特定要求的,一般长度选择。

钓半水钓浮:这种情况,鱼群聚集在半水,所以鱼在半水活动的深度,范围很大,不是饵团落到什么深度就可以能口的,所以我们一般用长子线,65cm左右双线,因为鱼的活动习惯问题,我们会加长子线,这里也有扩大搜索范围的概念,有些时候,我们还会选择钓飞铅,也是这个目的。

钓水皮接口:这种情况相对特殊些,因为饵在入水的时候,鱼就会来抢口,有时候控制不好,就会子线缠绕打结,加上吃口接近水皮,我们的饵料,如果可以控制在水面漂浮,那吃口效果会更好,所以为是作钓的抓口准确,也会使用最短的子线。

鱼情不同子线的选择也不同,夏季作钓半水鱼的时候,我们也会对子线长度作考虑,因为这个季节,可以钓翘嘴、鳊鱼、鲢鳙、鲴鱼,都是半水鱼,排除对鱼个体大小,考虑子线长度外,不同的鱼情,也是有差别的。

翘嘴,它是虐食性鱼,伏击吃饵,主要以小鱼虾为食,它对水下的动态效果,最难抵抗诱惑,所以作钓时,我们多会加长子线,增加饵料在水下的,漂动的幅度,这样才能辅助鱼吃口。如果用短子线,抛竿后,饵料会迅速到达水层,静止不动,作钓效果差距就很大。

鳊鱼,也是需要加长子线的,它的水层覆盖比较大,一般在夏季,我们会在闸口深水作钓,所以具体鱼会停留在什么鱼层,或是固定在哪一个鱼层,都不太好判断,我们也需要加长子线,加大搜索范围和,饵料漂落时间。

鲢鳙,鱼的个体比较大,上鱼后遛鱼时间比较长,所以子线的强度,也需要考虑长子线。加上钓大体型鱼,鱼的线号、硬度也会更大,如果子线太短,弯曲后的阻力也大,也不利于鱼吃口作钓。

鲴鱼,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鱼,它的嘴比较小,还朝下。所以钩太大或是子线太长,就会错过,持续时间短暂的吃口动作,有时候真的就是微微一下,错过了就会空竿,这种需要足够灵敏度的鱼情,我们会着重考虑短子线。

作钓场景不同的选择,有些作钓环境,我们也是需要针对处理。

竞技比赛:虽然比赛对对子线长度,是有明确要求的,但也要说一下长子线的好处。在高密度的环境作钓,但这里说的密度,是作钓选手,如果加长子线,就等于比别人钓的更远,如果鱼警觉,不敢靠近时,作钓的远一点,那鱼情的差别就不是一点点了。

在水库山涧:水深6米,再深就钓不到底了,我们用6.3的鱼竿,看上去刚刚好,但这个时候风线太短,我们也可以考虑加长子线,如果搭钓台作钓,在抛竿方便的情况下,子线加长后就可以解决问题。我有一位朋友在黄坡水库,也遇到这样的情况,钓不到底的时候,子线用到一米,钓黄尾鱼,铅坠一到位,就会给口。

流水作钓: 流水中作钓,相当于等于过来吃饵,当鱼遇到饵料,基本就会给口,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子线太长,钓的太钓顿,就不容易看到鱼口,那鱼吐饵的微弱动作,还以为是走水产生,所以这种情况下,短子线可以,增加作钓的灵敏度。

最后总结

其实子线的长度,除了我们上面所推荐的这些,还需要考虑个人手法,和装备情况。

有时候我们习惯用短子线,它不容易打结,抛竿也不容易缠绕铅坠,不会弯曲,太多我们认为的好处了,可是这些好处,只体现在抛竿入水之前,可是我们作钓是在水下,是否对作钓有帮助,可能我们没太多经验,但不了解不等于没有影响。

在一些特定的作钓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适应长子线,但这个长度,从作钓拉力来看,长子线延展性也长一点,那断线的极限值就会更大,其实还更不容易跑鱼。

记得第一次,到一个大师的渔具店,购买子线的时候,我只说到本地排水闸钓鱼,他的店员就给我,绑了0.2的60长度子线,和2号袖钩,还是按他们的长度,减少了10个长度。

到了钓场,按我们平时的手法,抛竿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那天总是出故障,线不停打结、缠绕,后来到店里才知道,竞技钓时的鱼情不一样,子线都喜欢加长,也有太多好处,可是当时我们理解不了,也没有那个技术,师傅讲解后才明白,这也和鱼竿和手法有关系,后来我还特意,钓白条练习过几场手法,这些也是需要适应过程的。

当然短也有短的好处,但短也是一个相对的考虑,毕竟长子线的优势太多,用短子线就必须舍去长的优势,但出于作钓灵敏度的考虑,如果因为太顿,都看不到吃口了,还用长子线,也就失去了作钓意义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选用长子线作钓,对鱼的吃口警觉性,是很有帮助的,也更容易产生吃口信号,可提高中鱼的机率。但有些鱼情,适当的调整子线长度,作为一种应对作钓的方法,也是会产生不错的作钓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