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钓鱼中总会约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影响,鱼不吃钩很常见,特别是钓鲤鱼。

鲤鱼由于全国分布广泛,个体比较大深受钓友喜欢,但是鲤鱼比较精明,特别是大鲤鱼,想要钓获它们并不容易。

钓鲤鱼的时候,经常是窝里有鱼泡,但就是不吃钩,钓友望眼欲穿,然而还是空手而归,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小编觉得要先确定是不是鲤鱼泡,然后在调整饵料。

一、怎么判断窝内有鲤鱼

判断窝内有没有鲤鱼的方式十分简单,因为鲤鱼的觅食方式能够给我们答案,也就是所谓的鱼泡。

1)、成串鱼泡、鲤鱼边游动边觅食,在水底形成成串的鱼泡,并且鱼泡呈移动状态,通过这中鱼泡能够确定鲤鱼是否进窝。

如果窝子外围出现成串的鲤鱼泡,证明鲤鱼在窝外徘徊;如果出现在窝内,证明鲤鱼已经进窝。

2)、成片鱼泡、鲤鱼进窝后,或者在窝子附近,受到惊吓后,会有一个摆尾的动作,这个动作形成的水流,冲击水底的淤泥,从而冒出大片鱼泡。

大片鱼泡有可能出现在窝外,有可能出现在窝内,都是鱼类受惊的表现,这时候就要引起警惕。

3)、窝外鱼泡、鲤鱼虽然是大型鱼类,但是它们比较胆小,又喜欢单独行动,发现有食物后在窝外徘徊。

鲤鱼在窝外徘徊,这种情况下,不吃钩的比较多,特别是被钓过后逃跑的鱼类,更不容易进窝觅食。

鲤鱼的鱼嘴张开后朝下,它在水底的觅食方式是吸食、拱食、边游动边觅食。觅食的过程中水底淤泥里的气泡上升,在水面上很容易就能看到气泡,通过气泡就能辨别鲤鱼的位置,以及窝内是不是鲤鱼。

二、鲤鱼不吃钩的原因

鲫鱼不吃钩的原因很多,在排除天气、气压、线组因素外,比较不容易发现的是:饵料的大小、饵料的味型、抛竿的频率、调钓的方式、以及环境的安全。

1)饵团过小:拉饵的情况下,由于饵团比较小,鲤鱼在水底发现饵料的几率大大降低。

因为水底比较浑浊,水底的窝料夹杂着饵料,鲤鱼短时间发现不了饵料,吃钩的几率也就降低了。

2)饵料的味型过大:钓大型鱼类饵料的味型很重要,很多钓友过于注重味道比较浓的饵料。总觉得越浓越诱鱼,从而适得其反,造成鱼类警惕心过大,吃饵几率大大降低。

3)抛竿的频率过快:抛竿的频率过快也会鱼口慢,因为快速抛竿提竿,造成水面和水底的动静比较大,鱼类受到惊吓从而不吃钩。

特别是钓鲤鱼的时候,鲤鱼比较胆小,提竿频率快,很容易让鱼类受到惊吓,从而不吃钩。

4)调钓的方式错误:很多钓友总觉得调钓越灵越好,有动作就打,这种调钓方式,钓大鱼不合适。

大鱼吃钩都有一个试探的过程,如果调钓比较灵,在试探的过程中,浮漂已经有动作,提竿肯定没有鱼,或者容易挂到鱼类,在说大鱼的警惕心比较强,所谓的“一口闷”的情况很少。

5)环境太过于嘈杂:环境嘈杂也是钓大鱼的大忌,虽然有些钓友比较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自己产生的噪音并没有注意。

有些钓友钓鲤鱼或者钓大鱼的时候,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从而选择听音乐,或者和别人聊天。殊不知大鱼对这些外来声音很警惕,很容易造成不吃钩。

这几种方式一般钓鱼中经常碰到,细节做到位有可能收获更好,做出改变也比较简单,对应这5点做出改变。

三、怎么让鲤鱼吃钩?

根据自己的垂钓方式,排除一个个原因,判断错在哪里,然后在去纠正,有可能效果更好。

1)、增加饵团的大小、钓鲤鱼不管是拉饵还是搓饵,不建议饵团过小,拉饵的时候拉大球,搓饵的时候饵料大小和大拇指指甲盖差不多。

饵料比较大,在水底鱼类发现的几率更大,水底即使有小鱼闹窝,短时间也吃不完饵料,从而增加饵料存留的时间,让鲤鱼更容易发现饵料。

2)、减少饵料的味型、钓大鱼不是饵料越浓越好,大鱼一般喜欢本味,或者清淡型的饵料,这些饵料更适合它们的口味。

大鱼对于清淡型饵料,或者天然的饵料警惕心更小,使用这类饵料,相对于味道浓的饵料效果更好。

3)、减少抛竿频率、钓大鱼不易抛竿频率过快,因为抛竿的动静会使大鱼警惕心更强。

饵团大一点,保持3-5分钟一竿的频率,减轻鲤鱼的警惕心,效果更好。

4)、更改调钓方式、钓大鱼不易调钓过灵,一般调低目钓高目比较常见,这么调漂的好处是,子线微微弯曲,鲤鱼吃钩更容易入口,不会出现档口的现象。

5)、安全的环境、环境的安全很重要,最好选在人迹罕至,或者受到外界干扰比较少的地方垂钓。

钓鱼的过程中尽量少发出一些声音,听音乐可以带着耳机,尽量让声音更为贴近自然,从而减少鱼类的警惕心。

由于鲤鱼为大型鱼类,钓鲤鱼的时候,线组影响不是很大,鲤鱼不吃钩一般是这5点。根据垂钓环境,根据垂钓方式,来选择最适合鱼情的方式,才能收获更好。

综合:钓鲤鱼发现水底有鱼,但是不吃钩的情况下,不要着急,多想想对策,根据自己的垂钓环境,根据自己的垂钓方式,做出改变,而不是一直等。

鱼情的问题谁也不能完全把握,只能根据鱼情做出改变,能够适应鱼情才能收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