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最舒适的被窝小气候要求有每秒0 2米的微气流。这么小的风速对人体近乎没有吹风感,调节起来比较困难。

在寒冷的冬季,低温低湿对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体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有些方法如果只凭经验和感觉,往往会陷入误区。

误区一:舔唇可以保湿

当寒冷空空气干燥时,人的嘴唇容易皲裂,引起不适、疼痛和出血。很多人喜欢用舌头舔嘴唇,以为这样可以滋润舒服,结果却恰恰相反。因为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其中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所以比较粘稠,舔在嘴唇上就像抹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后,嘴唇会更干燥,更容易脱皮。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可以涂一些无色素无香味的润唇膏。

误区二:穿得越多,越暖和

在寒冷的季节,有些人穿着鼓鼓囊囊的衣服,认为穿得越多,就会越暖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部空空气层的厚度有关。衣服一件一件穿上,空气层空的厚度会增加,保暖性也会增加。而当空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mm时,衣服内空空气对流明显增加,但保暖性下降。生理上讲,如果人穿的衣服太多太厚,皮肤血管会因高热而扩张,从而增加散热,但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误区三:冻后暖手暖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从寒风凛冽的室外进入房间。那时候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用取暖器烤自己冻僵的手脚。这样做虽然暂时舒服,但这个变化过程对手脚非常不利——将来很容易冻伤。正确的做法是,在距离取暖器不远的地方,用手和脚互相摩擦裸露的部位,这样手脚的温度自然会升高。当皮肤表面变红时,移到加热器或放入热水中以保持温暖。

误区四:用手抓挠发痒的皮肤

天冷的时候,由于空风干,洗澡次数少,经常会让人浑身发痒。此时,不要用手抓挠,否则很容易划伤皮肤,造成二次感染。一般预防皮肤瘙痒的方法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喝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裤。严重瘙痒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扑尔敏、吩嗪等药物,或涂抹炉甘石洗剂或止痒软膏治疗。

误区五:戴口罩预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季,有些人经常在外出时戴口罩,认为这样可以预防感冒和感冒。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鼻腔和整个呼吸道覆盖着很多粘膜,粘膜下有毛细血管。当冷空空气被吸入鼻子后,通过缠绕管进入肺部,接近体温。通过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从而提高耐寒能力。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粘膜和整个呼吸道都无法得到锻炼,稍微有点感冒就更容易感冒。

误区六:喝白酒可以御寒

很多人认为冬天喝白酒,尤其是度数高的白酒,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其实人喝酒后的热感是短暂的。人体内的热量是肌肉运动时人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不能产生太多热量。相反,由于酒精的刺激,血管无法及时收缩,阻止血液向外输送热量,人体大量的体热流失后会感到更冷。

误区七:蒙着头睡觉最舒服

在寒冷的夜晚,许多人喜欢用被子睡觉。这既不卫生也不舒适。蒙着头睡觉时,除了缺氧导致呼吸困难、头晕外,嘴里呼出的大量水蒸气也会急剧增加床内湿度,床内良好的小气候很快被破坏,全身皮肤也会变得不舒服。

医学专家发现,最舒适的床小气候需要每秒0.2米的微气流。这么小的风速对人体的吹风感很小,很难调节。一般来说,只要睡觉时被子没有裹在“管子”里,被子和身体之间就有一定的空间隙,被子和肩膀以下的被子之间留有1 ~ 2个小间隙,基本上可以满足让人体舒适的“微气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