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可能会对作者的职业生涯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 科学争论不应该闭门进行。
  • 经典的调查报告。
  • 量子计算仍有希望。
  • 保存原始数据太重要了。

天使粒子(天使粒子智能柜电梯)

pixabay.com

退出事件

编辑评论/说明

20年前,有些学科只要是英文论文,无论质量如何,都可以授予中国院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国内外的中国人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当多的年轻人知道如何让文章进入光鲜期刊,而许多中国组织普遍崇拜光鲜期刊,却不问其内容。在一些学科中,一些年轻人选择结果并发布不可靠的结果。有些是我自己怀疑的结果,但只要我尽力考上光鲜的期刊,我就可以。有些年轻人知道这种情况,但只要他们认为他们是朋友,他们就不谈论科学,而是谈论河流和湖泊,他们是友好的。

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科学是好是坏,年轻人是进入科学界还是传统江湖,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今天物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受欢迎的部分是凝聚态物理。戴教授对一篇关于凝聚态物理的优秀论文被收回的分析是一种降温剂。虽然是沧海一粟,但也显示了真正学者和真正科学家的态度。

在1974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费曼分享了他关于如何进行科学探索的哲学——

“第一个原则是,你不能愚弄自己——你是最容易被愚弄的人。所以你必须非常小心。在你没有愚弄自己之后,不愚弄其他科学家是很容易的。在那之后,你只需要用传统的方式诚实。”

第一点是永远不要愚弄自己——你是最容易被愚弄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小心。在确定自己没有被自己欺骗之后,其他科学家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欺骗了。要做到这一点,剩下的就是像往常一样诚实。

作者|戴(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

调查报告汇编|腾耀学文琪

编辑|迪李惠

● ● ●

今年3月,关于majorana零能模系统量子电导的实验文章被驳回。本文的传播单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自然》杂志委托了该领域的四位知名专家对此事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发表了他们的调查报告(见本文附录)。

4月中旬,率先质疑这篇文章的两位科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谢尔盖·弗罗洛夫教授和德国Julich研究中心的文森特·穆里克教授,组织了两次线上会议,向世界各地的同事介绍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质疑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我帮助主持了亚太地区的在线会议,并参与了会议期间和会议下的相关讨论。所以《知识分子》的编辑一直在催我对此事发表一些看法,以引起大家对学术诚信问题的关注。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21年3月8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收回声明,撤回了2018年3月28日发表的一篇关于majorana零能模系统中量子电导的实验文章。据收回文章的作者称,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在科学上不够严谨(“科学严谨性不足”)。

可能会对作者的职业生涯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的通讯作者,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Leo Kouwenhoven教授,是纳米器件物理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祖国荷兰被视为民族英雄,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他最著名的学术成就是,2012年,他在超导/纳米线杂化体系的输运实验中首次发现了majorana零能模式的标志。2016年,微软开始与Kouwenhoven合作,并委托其在Delft创建微软实验室。

本文的第一作者章昊教授目前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这篇收回的论文是章昊作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考文霍文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所做的工作。凭借首次观测超导/纳米线杂化体系量子电导的轰动性成果,章昊成为2017年在香港举行的戈登拓扑与关联系统学术会议上唯一一位发出邀请报告的博士后。

我记得在那次会议上,虽然章昊是最年轻的发言者,但他的表现非常老练,赢得了许多资深科学家的赞扬。回国工作后,章昊成为中国拓扑量子计算领域突破的希望,备受关注。

这种收回涉及到这个领域的顶尖研究团体和科学家,所以特别令人痛心。这一事件将对两位主要作者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对整个拓扑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非常不利。希望有关方面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科学争论不应该闭门进行。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批评这次事件中的两个举报者。

他们的理由只能归结为两点:一是最好在内部关起门来解决此类事件,不要对外公开,这样才能维护整个研究领域的正面形象,保持良好的正面形象是保证资金投入链条持续的关键;第二,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计划,都想推翻主人本人。他们的动机不纯。

关于这两点,我的观点是,在这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上,有太多的争论已经退化为价值观的冲突和立场的对立。科学论证是仅存的只能看事实的领域,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揣测别人的动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科学家才能互相质疑,互相监督。最终,只有经受住同行质疑的发现才能成为真理,这是一个科学领域健康发展的保障。

只有通过公开质疑和公开辩论,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公众对科学界的信心,在内部关起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很难真正赢得外界的信任。

另一方面,如果国内一些机构“发文排队等赞”的趋势升级为国际趋势,确实值得担忧。

经典的调查报告。

此次撤回事件的调查小组由四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他们是柏林自由大学的Piet Brouwer教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的Klaus Ensslin教授、斯坦福大学的David戈德哈伯-戈登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名誉教授李雅达。

四位专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几个月的认真调查,最终完成了一份经典的报告(为了方便读者,我们整理了这份英文报告,见本文末尾的附录,报告原文下载自https://Zeno do . org/record/4545812 # # ynmggbmzze 7)。

在调研报告中,有4位专家指出,本文在数据处理上最大的问题是带有偏见的数据选择性显示,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本文发现的量子化电导台阶是实验中对三个主要参数变量电导的平台,即超级门(主要调节载流子浓度)、隧道门(主要调节从电极到超导/纳米线杂化体系的隧穿强度)和磁场(主要调节超导/纳米线杂化体系的拓扑特性)。

在收回的论文中,作者使用了四个图表来展示这样一个量化平台的结果,而四位专家在仔细调查的基础上列出了这四个图表中所有的数据处理违规行为。

在指出本文数据处理不当后,专家进一步指出,基于本文给出的选择性数据,可以建立有电导平台的结论。然后,在阅读了作者提供的所有数据后,他们认为结论可能仍然成立,但会被大大削弱。也就是说,本文作者通过有选择地展示数据来强化一个相当薄弱的结论,这是作者科学态度的主要问题。

然而,在报告的“方法论”一章中,专家揭示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这次调查的后期,几位作者重新检查了原始数据和处理过程,发现电导校准存在误差,误差约为10%。因此,电导平台之前被大大削弱的结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使是平台,也不在正确的量化值(即2e2/)

我认为最后一点是他们最终决定撤回草案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月8日发布的调查报告第一页

以上专家指出的问题非常具体和专业,但同时又可读性很强。我花了大约两天的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它们,我真的受益匪浅。

希望关注这一事件且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朋友,一定要亲自仔细阅读这份报告,然后得出独立的结论,而不是单纯依靠二手报告(包括我写的这份)。

在分析了本文的数据处理和方法后,专家组解释了作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认为作者在面对大量数据时犯了“自欺欺人”的错误,忽略了与结论不符的数据,因为他过于相信理论的正确性。

我知道很多朋友对专家组没有把这次事件明确定义为学术不端有些不满。其实我觉得没必要严格。其实学术诚信的建立更多的是靠每个个体的觉醒,没有必要要求权威去认定一切。因此,我再次鼓励大家亲自阅读调查报告和原始文献,然后独立得出结论。

同时,这份调查报告也是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绝佳素材,尤其是凝聚态实验课题组。

量子计算仍有希望。

收回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对基于majorana零能量模式的拓扑量子计算方案失去了信心,认为该方案是人为炒作骗钱。我不同意这种不理性的观点,提醒持这种观点的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的理论基础非常坚实牢固,没有受到质疑。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纳米线和超导材料的工艺还没有达到要求。

其次,虽然实验结果还没有达到作者所宣称的量子化平台,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自2012年超导/纳米线杂化体系输运实验首次探测到零能峰以来,科学家们在样品生长、器件工艺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真正的量子化平台和难度更大的量子编织很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实现。

第三,通过这次收回事件和两年前“天使粒子”实验的质疑事件,其实说明国际学术界的自纠机制一直在起作用,无论文章发表在哪里,或者当时有多轰动,都需要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才能确认是正确的,实验的可重复性是最低要求。

所以我觉得通过这种回缩挤出一些假泡沫,对整个领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仍然相信拓扑量子计算是有前途的。

保存原始数据太重要了。

这一学术争议能在一年内彻底澄清,保存完好的原始资料起着关键作用。

两位举报者对发表的论文产生怀疑后,先通过正规渠道向考文霍文集团索要原始数据,再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认真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对于重要的凝聚态物理实验,保存原始数据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据我所知,在一些世界一流的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如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长期以来建立了统一强制保存实验数据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此,笔者呼吁国内顶尖的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率先行动,在单位内部建立强制性的自动数据备份系统。不管有用没用的数据,一旦在测量仪器上生成,就会同时自动备份到所内的中心服务器,自动整理数字后保存3到5年。

这样,文章发表时,就可以说明这篇文章是基于某个研究机构的哪些原始数据。如有疑问,可以通过正规渠道申请下载原始数据,自己分析。不同的研究机构可以建立“诚信科学联盟”,共同共享和维护原始数据库,甚至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一个原始数据一旦产生就无法更改和擦除的区块链,让最先进的技术有效保障科学诚信。

自这次收回事件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凝聚态物理界已经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但对科学的伤害一直存在。要好好总结反思,如何避免“重研”回缩的尴尬,如果真的不幸发生,该如何维护科学的完整性,重建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附件:调查报告摘要

2020年,科学界有人质疑《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量子化Majorana电导》。于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者单位)联系了四位公认的世界级专家,对原始实验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最终给出了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早在2010年,就有两篇理论文章提出,利用半导体纳米线和超导体、磁场调控和纳米栅压控制,可以观测到难以捉摸的Mayorana费米子。2012年,与微软合作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Kouwenhoven研究小组发表了一份文件,报告了他们的器件在低温下的测量结果,并观察到了Mayorana费米子的特性。本文引起了科学界对Mayorana Fermi的兴趣:一些理论家提出了如何基于majorana粒子的特性实现量子计算,一些实验组相继进行了实验,探测到了majorana粒子的一些特征现象,其中一些理论家对探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一些理论解释,其中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andreev束缚态。

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个器件的一个电子可以分裂成两个马约拉纳费米子,超导纳米线的两端各有一个,导致纳米线的电导率增加。由于Mayorana费米子的对称性,它有一个非常稳定的量子化值,所以电导率也应该提高到一个特定的值-2e2/h,但由于实验条件和器件制备方法的限制,实验观测结果一直远低于这个值。因此,直到2017年,观测到的2e2/h的电导仍然是发现Mayorana费米子的决定性特征。

当然,仅仅看到2e2/h的电导值是不够的,因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量子化值相对于某些参数(磁场强度、耦合度、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观测到的电导值相对于这些参数变化应该有一个平台期才更有说服力。

在研究论文中,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实验团队主要介绍了ZBP(零偏置峰值)相对于控制参数B(磁场强度)、TG(隧道栅电压)和SG(超级栅电压)变化的稳定性。

鉴于科学界和专家们自己对论文的质疑,调查专家组索取了作者样品A和B等装置的大量测试数据,并默认这些数据记录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在调查期间,专家们还与文章的每一位作者分别举行了视频会议。调查报告主要对实验组的所有数据(包括未公开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说明作者是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实验数据达到他们的预期。

在阐述之前,调查报告强调了两个概念:

(1)平台:majorana零能模式的ZBP高度为1x2e2/h,ZBP与B、TG、SG的相关曲线中应存在一个平台(参数变化,ZBP不变)。虽然平台面积只占据了三维参数空的一小部分,但只有1x2e2/h平台的存在才能有力支持本文的结论。

(2)电荷跳跃:电荷跳跃会影响器件的测量,非常常见。因此,设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恶化。实验人员表示,他们制作了60个样品,测量了其中的11个,其他的因为光刻效果不好等因素被拒绝。因为只有一个稀释冰箱,一次只能测试一两个设备,而且因为他们发现设备参数在室温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所以他们没有重复测试设备。

第二,关于数据的一些发现

本文所有数据基本来自样品A,实验中每次测量持续1小时。图1b的上半部分示出了电导相对于垂直偏置电压和磁场强度的二维热图,而下半部分示出了从二维图中提取的一维曲线(电导对磁场)。从文中给出的曲线可以看出,电导首先随着磁场B的增大而增大,在0.8T左右达到最大值,从作者提供的完整数据(图A)可以看出,他们的同一个样品已经测量了5次,ZBP尺寸在0.82x2e2/h到1.32 x2e 2/h之间,但作者只选取了ZBP恰好等于1x2e2/h的数据,并在文中展示了出来,其余数据则完全没有提及。

论文图1

图A:文章作者的测量数据,文中只提供了黑框中的曲线。

而且调查组专家认为,图1b下半部分曲线中的平台是由电荷跳跃形成的,实际情况还没有到达平台。在与专家的交流中,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虽然图中明确显示平台是由电荷跳跃引起的,但文中并未提及这一点。图1d是模拟曲线(理想的零偏压电导峰平台),与图1b的曲线相似,但去除电荷跳变的影响后,图1b的曲线远非理想。

图2显示了电导随TG变化的曲线,同时根据作者提供的未公开的完整数据,制作了图B。每次测量的SG和磁场强度是相同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测量的结果与图2的不同,图2没有显示像图2那样宽的平台。本文给出的曲线总的趋势是,电导随TG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达到最大电导,形成宽度约为0.35V的电导峰值平台,但专家认为,图2b中0.35V宽的平台是由电荷跳变反复复位实际隧道栅电压引起的,从图2c可以看出。

文中图2(甲、乙、丙、己)

b:本文未给出测量数据

图B的右图显示了在类似的B、SG和TG条件下测得的电导和TG的变化曲线。对比文中的图2可以发现,通过电荷跳变反复复位TG电压的结果相当普遍,尤其是红色垂直线处,即TG=-7.8V和-7.68V处,与图2b中的-7.75V和-7.6V非常接近。另一方面,图B的左图显示了在相同的SG和TG电压下的磁场扫描,也显示了图A前面描述的宽峰,但这两组数据在被调查的论文中没有提到。专家认为这种遗漏是有问题的,因为一旦去掉图2b中电荷跳跃的影响,与B和TG的函数相比,由补充数据得到的1.25x2e2/h电导峰平台与文中给出的1x2e2/h电导峰平台具有相同的稳定水平,如果将这些数据显示出来,被调查论文中1x2e2/h的量化值的可靠性将大大降低。

并且有科学家将图2b的原始数据与文中给出的数据进行了对比,指出作者删除了部分数据,将左边的数据向右移动,使TG压力收缩了0.03V左右,作者在回应中也承认了这一点,并表示文中未能说明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删除数据)是“判断错误”。在与专家组的讨论中,作者表示删除的内容对数据解释影响不大。调查专家认同这一判断,但仍强调论文数据呈现的电荷跳跃容易误导读者,即实测平台比实际平台更宽,这也是笔者在回应中承认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布的数据中没有电导开始下降的测试数据,这将意味着平台宽度更宽。然而,对于这一点,在与专家的交流和对外界的回应中,作者强调平台的宽度“意义不大”,相反,他强调了随着控制参数的变化,ZPP的稳定性。

同样有争议的是,本文对图2d和2e的描述是:“图2d中的红色曲线显示了测量的量化ZBP,提取的高度和宽度如图2e所示。”目的是表明ZPP宽度确实与正常电导有关,但归一化高度不受影响。结合作者提供的所有数据(图2d和2e底部的图片),可以看出,为了证实他们的结论,作者选择了零偏峰电导刚好等于2e2/h的数据,这只是所有数据的一小部分,来绘制ZPP和ZPP的宽度,即图2d和2e。因此,调查专家认为论文中的描述不正确,得出的图2e具有误导性。特别是在论文主体的讨论中,从图2d和2e得出的“定量电导的峰高在很宽的正常电导范围内被发现”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论文中的图2d和图2e(上)包括未发表部分的所有数据(下)

图3显示了ZPP对SG的依赖性。改变SG是为了改变纳米线中的化学势,但由于改变了隧穿势垒的传输,通常会带来一些不良的二次效应。在图3的介绍中,作者指出他们调整了TG电压以保持隧穿输运常数(这种多门同步调整只调整一个参数是该领域的标准做法)。

图3和本文中与图3相关的未发布数据。

看图3a,数据显示电导从SG=-6.5V开始逐渐下移,平均斜率为-0.3x (2e2/h)/v,这个趋势说明电导可能在-6.5V跨越(2e2/h),但论文中没有数据证实这个猜想。结合0.7T的所有数据,有科学家指出,文中的图片只显示了测量数据的一小部分,从左边图片中的所有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所有数据显示电压范围较大,最大电导已超过(2e2/h)并达到1.7x(2e2/h)。电导在-4.05伏时交叉(2e2/h),但数据从这一点被截断并用于本文。第一作者解释说:因为电荷跳跃发生在-4.05伏,所以正常电导值发生了变化。为了给出具有恒定隧道速率的数据,删除了其他数据。调查专家非常抱歉,作者没有显示所有的数据,因为在看到所有的数据后,我们可以发现电导慢慢越过了量化值2e2/h,而不是像文章中描述的那样在2e2/h停止上升。

综合给出的所有数据,专家指出,当B=0.8T时,在-5到-6.5v的SG电压范围内,电导相对于2e2/h的波动高达25%,本文图1和图2中的数据是在-6.5V的SG下得到的,但从电导与SG的相关曲线可以看出,电导值相对于SG经过2e2/h后的变化斜率非常大, 关于1x (2E2/h)/v .原文中,作者写道:“只有当耦合固定时,我们才能强而稳定地抵抗外磁场强度和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并保持量子化的电导峰,是在输运环境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拓扑majorana的零模能量的证据。” 专家认为,实验中测量的所有数据都不能证明作者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调查专家的谈话中,通信作者不同意专家的观点,继续认为当B=0.8T时,电导峰值出现在SG=-6.5V和-5.5V。

图4为样品B的测试数据,其中零偏电导随磁场B的变化曲线与样品a相似,但本文将零偏电导随SG电压变化的数据错误地标注为随TG的变化,这是作者在初始响应中已经承认的。

图4

与其他图片不同,图5的意图是展示不能代表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数据,从而展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特征数据是否存在差异(这些数据来自样本C)。与图1和图4的方法一样,在适当调节样品后,获得1x(2e2/h)左右的零偏压电导峰值。作者在本文中解释说,该数据也显示了一个明显的量子化峰,但这不是majorana零能量模式(即Mayorana费米子),因为零偏压电导峰相对于TG不稳定。专家们也同意,图5中的数据没有清楚地显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特征。

图5

三、作者的方法

“第一个原则是,你不能愚弄自己——你是最容易被愚弄的人。所以你必须非常小心。在你没有愚弄自己之后,不愚弄其他科学家是很容易的。在那之后,你只需要用传统的方式诚实。”在1974年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费曼分享了他关于如何进行科学探索的哲学。

专家指出,他们没有发现任何数据造假的证据,但文章作者没有像费曼警告的那样采取防范措施,陷入了自欺欺人的陷阱。实验中,实验人员在理论预测的驱动下,寻找2e2/h电导峰的平台。当他们找到它时,他们渴望与每个人分享他们的成功。当然,由于Nature的限制,他们选择了自己最好的数据展示,并没有刻意隐藏实验结果。图2d和图2e中数据点的进一步排序是为了避免在绘制所有数据时出现混乱和无序,并强调即使峰宽发生变化,零偏电导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值。他们说,由于图2e中的数据是从图2b中的数据中提取的,并且图2b中的数据显示了更广泛的变化,他们没有想到水平红线会给读者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在改变TG的同时,电导刚刚稳定在2e2/h。

寻找“最佳数据”是实验研究的核心,也就是每个研究团队都要面对这样的工作,在测量记录的同时,也要呈现和突出内容,不加评论地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文章中提到的,ZBP到2e2/h的精度及其相对于诸如B、TG和SG等参数的稳定性是本文作者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设备和纳米管制造工艺的限制,没有达到本文提到的目标不应该解释美丽而简单的majorana理论有什么问题。相反,只要把有限的条件调整到合适的条件,就会发现majorana粒子,就像本文作者制定的策略一样——测试多个“合适”的器件和相应的理想模型。

基于理想模型(具有自旋轨道耦合的半导体纳米线、超导体),作者在合适的条件下(磁场强度B、隧道栅电压、超栅电压)制作并测试了许多样品。如果样本的测试结果与理论预测不大致一致,下一个样本将继续测试。然而,由于制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获得合适的能够观察到majorana粒子特性的器件。

对于这篇文章,专家们的第一个意见是,如果允许对局部稳定性的要求从要求一个宽度有限的平台变成只寻找一些参数的零偏导数或小偏导数,那么本文的数据就足以说明,很容易找到一两个参数的零偏导数。比如当找到理想磁场时,可以通过调节隧道栅电压或超栅电压来获得2E2/h的峰值高度,实验团队显然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扫描了“最佳点”附近每个参数的功能。记者告诉我们,与漫无目的的搜索相比,实验团队正专注于他们知道他们需要找到的东西。通讯员还举了一个登月的例子:你出发去月球,然后去了一次月球”。作为样本不稳定性的实验,使用作者的方法很容易关注自己的目标数据而忽略其他数据的预警信息。此外,我们注意到,本文中的2e2/h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一个恰好等于调谐过程中注意值的电导值。

综上所述,考虑到实验环境的因素,专家们理解了作者的实验方法,即微调到一个最佳点,在最佳点实现电导峰值平台。然而,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它很容易导致自欺欺人。如果电导相对于栅压的数据是在线性电导达到峰值的磁场强度下测得的,通过调整其他栅压已经将电导调整到2e2/h左右,显然只能在2E2/h找到平台,另外数据的呈现方式和选择很可能会自欺欺人,进一步欺骗读者,包括但不限于作者只展示了部分数据。

如果观测到的电导峰平台较宽,这种方法原则上是合理的。因为在相当大的磁场和两个栅极电压范围内,电导仍然保持在2e2/h,这不太可能是统计上的错觉,如果目标值周围的波动要大得多,如果对所有相关参数的鲁棒性不是建立在参数空之间的同一点上,可能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出电导峰值平台稳定在2e2/h的有意义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只关注你得到的数据的方法很可能存在固有缺陷。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意外发现了另一个错误,即发现他们的电导测量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校正该校准误差后,图2b和2e中的电导峰值平台为1.1 x2e2/h,而不是1.0 x2e2/h,与平台区域周围浮动的数据相比,这一差异必须被视为显著(图C)。左图是在我们第一次讨论图2e时提出的,它使用了原始校准(但与公布的版本不同,它包括电导不准确等于1.0 x2e2/h的数据),而右图显示了适当校正后的数据。如果作者在实验中使用正确的校准,这个平台的特殊性就不会被放大。

图三

四.从数据得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所有相关参数的一定范围内,如果电导的变化没有超过一定范围,可以说找到了一个电导峰值平台。在本实验中,相关参数为磁场B、隧道栅电压TG和超栅电压SG。作者的方法是在B=0.8T,SG=-6.5V,TG≈-7.7V的甜区附近测量,得到电导峰平台。现在分别讨论样品A在B、TG和SG中的稳定性。

与磁场B相关的稳定性

已发表的TG=-7.68 V和SG=-6.5 V时的电导和B的函数仅表明高度为2e2/h的电导峰由于可疑的电荷跳跃而变长。专家得出结论,发表的数据并不支持磁场可以形成电导峰值平台的观点。利用未公开的数据,取SG=-6.5 V左右的值,做了多条电导和B的曲线,这些曲线也达到了一个单一的最大值,但高度在0.8-1.3×2e2/h之间,这些未公开的数据证明了ZBP作为B的函数是没有平台的,这些数据也没有表明2e 2/h的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隧道栅极电压TG的稳定性

这种说法可以被认为是由图2b中公布的数据支持的,尽管电导峰值平台的宽度通过几次电荷跳跃增加了大约2倍。

作者从图2b中选择的数据点在图2e中显示了非常好的平台特性。专家认为,这是由于选择点“不幸”,导致图2b中未处理数据的平台质量没有得到体现。SG附近未公布数据的值,特别是当SG=-6.8V时,没有显示2E2/h的平台。

与超级栅极电压SG相关的稳定性

本文没有数据表明甜区电导不随SG而变化。一组未公开的数据表明,在B=0.8T时电导与SG之间的曲线在SG=-6.5V时有一定的斜率,这与SG =-6.5v附近存在一个平台期的结论相反。

综上所述,在证明电导峰平台的三个参数中,只有TG能够得到数据的支持。因此,专家认为,现有数据并不支持g = 2e2/h时存在稳定平台的结论。

四.摘要

专家的结论是,从手稿中结果的呈现来看,作者选择展示支持他们所追求现象的数据(电导峰平台值达到2e2/h),而忽略了可能引起读者怀疑的数据。如果是故意的,显然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经过讨论,专家们没有发现意图的证据。相反,他们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作者被一时的兴奋冲昏了头脑,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数据选择视而不见,而这种“自欺欺人”正是费曼在演讲中所警告的。

参考文献:

1.退出声明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373-x

2.《自然》杂志论文《量子化马略拉电导》https://zenodo.org/record/4545812#.YEhqEy21G-7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