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生鲜零售市场人人都想吃,生鲜电商也被视为电商领域最后的蓝海。但在过去的几年里,这几乎是九死一生。高投入、高亏损、低毛利使得用传统电商模式做生鲜电商成为不可能,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共识。

生鲜零售的先驱们尝试了无数种方式来运行生鲜电商的模式,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近日,从前置仓起家的每日优鲜向纽约证券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也让我们一窥生鲜电商的真面目。

招股书显示,每日新鲜仍深陷亏损泥潭。从营收来看,其营收增长几乎停滞。2020年全赛道因疫情需求爆发,但营收61.3亿,同比仅增长2%。今年一季度营收15.3亿,同比减少1.6亿。

从利润来看,日鲜食品三年累计亏损67亿元,2020年亏损收窄,但仍亏损16.5亿元。

亏损收窄的背后,是因为疫情过后,随着用户线上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每日优鲜正在努力关掉价格战,争取盈利。

每日优鲜CEO徐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发文,指出上半年搏击模式和下半年搏击内功。他还说,一点都不难,但如果只是烧钱做规模增长,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最终线上生鲜超市会比线下传统超市有更高的行业集中度,但行业格局不会是赢家通吃。

言下之意,任何模式创新都不值得继续提倡,没有人能主导这个市场。

每天,游仙都开始将目光转向B端,讲述供应链、智慧市场、零售云的to b故事。这可能是它能找到的唯一出路。

/ 01 /

把“增长”换成“质量”

从目前市场上的生鲜电商玩家来看,赚钱的核心逻辑是卖东西,靠生鲜商品买卖的差价赚钱,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店里。某种程度上,生鲜电商的本质还是零售。

日常新鲜食物也不例外。从收入结构来看,销售生鲜产品是其主要收入支柱。招股书显示,2020年销售生鲜产品收入占比97.7%。

从整个行业来看,生鲜电商规模仍在快速扩张,但日常生鲜品质却在“失速”。2020年,其营收为61.3亿,同比仅增长2%。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企业的营收与GMV的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收入增速几乎停滞,GMV的增速也不好。2018年至2020年,其GMV分别为47.26亿、75.97亿和76.15亿,GMV的增长也停滞不前。

与隔壁丁咚的杂货店购物相比,其GMV达到130.32亿,复合年增长率为319.2%。不仅规模远超日常生鲜品质,势头也更迅猛。

为什么会这样?不难推断原因。阅君认为,过去几年,日常生鲜食品扩张过快,导致失血严重。权衡利弊后,日常生鲜食品缩小了规模,强调精细化操作。

徐峥曾经说过:“在这个行业,生意越大,生鲜食品的成本就越难控制。一旦有波动,盈亏模型的数据就会发生变化。”

基于这一逻辑,每日新鲜近年来大幅缩减了前置仓的规模。两年前,《每日优鲜》曾宣布预仓数量超过1500个,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预仓数量已减少至631个,降幅过半。

事实上,在规模大幅缩减后,每日优秀的生鲜业务数据确实变得更好了。一方面,毛利率持续上升。招股书显示,游仙日报毛利率由2018年的8.6%上升至2020年的19.4%。

另一方面,履约成本率也在持续下降。游仙的日演出成本由2018年的34.9%下降至2020年的25.7%。

说白了,目前日常保鲜就是用增长空换取经营质量,但问题是,对于一个电商平台来说,在完成一定的市场份额,过早放弃规模扩张之前,还有多少想象空的房间?

要知道平台巨头如JD.COM、拼多多、美团等。,在发展初期,为了把自己的板块做大,都连续多年遭受亏损,最后,他们的业务规模越做越大,而且他们在资本市场上也获得了认可。

对于日常生鲜来说,是“野心勃勃”还是“小而美”是生鲜电商格局未定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 02 /

前仓可能是最佳解决方案,

但每日新鲜迫不及待。

事实上,两年前,许多媒体和企业家一致认为,前置仓库模式可能是生鲜电商/零售的最佳解决方案。

但是,生鲜前置仓要真正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常保鲜的商业模式是先垂直采购生鲜产品,然后运输到线下的前仓,用户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采购产品,最后由发货团队完成履约。

通过拆解日常新鲜的商业模式,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接近真相的结论。从商业模式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采购-运营-绩效:

在采购方面,日常生鲜食品面临采购成本高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采购成本分别为31.543亿、53.246亿和47.431亿,分别占营收的88%、88%和77%。

扣除所有营收成本后(采购成本约为车站营收成本的90%),我们可以发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优鲜食品的日毛利分别为8.6%、8.7%和19.4%。

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采购成本越高,毛利率越低。从现阶段19.4%的毛利率来看,很难覆盖演出成本和三费。

单从业绩成本来看,2020年虽然业绩成本大幅下降,但营收成本加上业绩成本已经超过营收。而且,履约成本主要是仓库租赁和人员分配的硬成本。除非规模缩小,否则很难大幅缩小。

所以现阶段前置仓面临的问题是毛利率太低。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产品毛利率一般在10%-30%的范围内,按照最高毛利率30%计算。依靠精细化运营,可能实现微利。

换句话说,通过提高毛利率来解决目前日常生鲜食品的问题是可能的。提高毛利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降低采购成本,另一种是通过提价和增加回购来增加收入。

但问题是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采购成本很大程度上与供应链挂钩,可以通过固定销售和垂直供应链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比如在美国做净菜的hellofresh,就得益于固定销售和垂直供应链的模式。hellofresh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50%-60%的区间。但问题是,目前国内生鲜供应链高度分散、不成熟,需要时间完善。

从第二个角度来看,现阶段,毛利率是通过增加收入来提高的。每日优鲜采用“自营加盟”的形式,影响营收的关键因素是GMV,而客户单价和订单量是影响GMV的主要因素。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优鲜客户单价94元,行业排名第一,有效订单量6510万单,同比增长10%。有效订单增长10%,但营收仅同比增长2%。

这可能是因为GMV的加盟商比例增加了。因此,虽然总GMV在增加,但加盟商的贡献收入较低,总收入变化不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每日优秀的生鲜业务数据确实在提升。除客户单价较高外,2018-2020年,游仙日有效用户分别为510万、720万、870万,有效用户订单分别为3250万、5910万、6510万。

不难看出,前置仓的故事值得一看,但受限于行业的发展进程,只能说前置仓模式还没有迎来正确的时间点。换句话说,前置仓的故事需要创业者不断培养用户习惯,完善生鲜产品供应链。

每天,游仙也决定重供应链。用徐峥的话来说,这一点都不难,但如果我们只是烧钱做规模增长,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真正有意义的是不断解决行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所有玩家都已经明白,平台电商的规则并不适用于生鲜电商:所有的物流、仓储、配送、履约等模式都需要重建。但是,中国冷链物流仓储的建设,不是一家公司、几家风投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然而,似乎你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敲开IPO的大门。

/ 03 /

前仓库外的新故事

每日优鲜在招股书中多次提到其定位:成为中国社区零售行业最大的数字化平台。

每日优鲜提到过这样一个公式:(A B)x N,其中A为前置仓实时零售业务,B为智慧市场业务,N为零售云。说白了,每日优鲜现在想做的不仅仅是C端业务,还有B端业务。b端业务分为两个方向:

一是改造菜市场,从场地改造到SaaS服务包数字化服务,最终帮助商户拿到线上小票;

二是帮助商家更好地卖菜。日常生鲜零售云业务将以长尾中小超市为目标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客户管理、供应链、绩效管理的数字化能力。现在你不想做垂直电商,应该换一个平台电商。

但故事很美,现实很骨感。从产业的角度来看,2017年,王兴曾经提出过一个“互联网下半场”的理论,他认为未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从过去C端的用户增长驱动转变为B端的产业链效率提升。

目前,王兴的理论已经得到了部分验证,但仍然很难为日常生鲜食品布局B端。

第一,竞争对手众多,菜市场的转型必然会引发另一场大战。要知道,美团和JD.COM都盯上了改造菜市场这个产业。早在2019年,美团就开始在菜市场孵化O2O项目“菜集”。如果你饿了,2019年,它还推出了类似连接菜市场的业务。今年3月,JD.COM高调宣布开始改造许多传统蔬菜市场。

第二,从To C到To B,业务逻辑大不相同。大多数互联网巨头还在摸索,每天都很难成功转型。说白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有着很大的差异,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长期战略确定能力。

但是,现阶段除了前置仓,To B业务是每天唯一可以呈现给市场的故事。至于结果,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我们最终揭开的是盈利的面纱,还是亏损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