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心冉 陈姗7月,伴随梅雨季的结束,闷热的暑假开始登场,孟璇依旧像之前每个暑假一样异常忙碌,从7月2日到7月18日,孟璇每日都有排课,一天无休。但这又是一个跟往常有些不一样的暑假,教培机构已经呈现山雨欲来的架势,各方在等待政策的落地。作为上海一大型K12辅导机构的老师,孟璇忙碌得并不安心,她是真的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业。经济观察报记者叶山7月,随着雨季的结束,闷热的暑假开始出现,而依旧像往年暑假一样忙碌。从7月2日到7月18日,梦萱每天都安排上课,没有休息。然而,这是另一个与往常有些不同的暑假。教育培训机构表现出来了的姿态,各方都在等待政策的落实。作为上海一家大型K12辅导机构的老师,梦萱并不放心,因为她真的很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业。

目前消息满天飞,另一只靴子还没有真正落地。有传言说8月份不允许教培机构开学,甚至有人怀疑是否会直接禁止校外补习。

3月,“双减”信息首次传播。此后,不少K12教育股股价遭受重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变化是,不能布置作业,不能延期上课,必须想办法留住学生,否则会直接影响工资收入。”梦萱是这么说的。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截至发稿时,实施细则尚未公布。

在此期间,很多已经报名暑期课程的家长选择了退学,有的家长不敢续费暑期费用。梦萱说,“他们担心机构被接管后会跑掉。”

这种焦虑在教师中流传。两位与梦萱关系密切的老师已经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一个去了公立学校,另一个选择了考研。梦萱也在向公立和私立学校投递简历。

在等待另一只靴子的同时,父母的情绪非常复杂。面对不确定性,他们试图抓住他们认为确定的东西。上个月26日,梦萱大机构上海校区突然发布通知,要求所有课线下停课一天。本来所有的课都安排好了,这一天临时通知家长停课。根据梦萱的信息,“好像教育局的相关部门来机构监督了”。以前,如果因为老师个人原因而停课,那就是重大的教学事故。

这次停课引起了一些家长的不理解。当梦萱通知家长时,一些家长表示非常不满,“你为什么停课?”\”你为什么一接到通知就发出通知?\”家长对孩子补课的需求还是很强烈的。一些家长告诉梦萱,“如果你不能来上课,你的焦虑会更重,因为一对一的课程会花更多的钱,学校老师教的内容太有限,所以你不能不在外面学习。”目前班级不能留作业,作业本等纸质资料不能发放。很多家长怨声载道。

一些数据确实说明了这些焦虑。虽然暑假校外补习的政策还悬而未决,但大部分家长确定秋季学期一定有校外补习课程,但供应可能会减少,所以家长赶紧先预约秋季课程。去年,梦萱的班级去年秋季学期的满课率只有90%,但今年已经达到了102%。“因为家长担心名额有限,应该先报。”梦萱说。

提前超标准学习

“政策的压制真的决定生死。”梦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多鲸资本合伙人孟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市场化行业,毕竟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规划。

从目前的政策取向来看,不太可能禁止或关停校外补习,那么这一轮强监管是什么?

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助理俞金勇表示,主要针对K12和英语培训,不全是校外辅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政策针对的是目前学生学业负担重的问题。

梳理历史政策不难发现,其实国家对于校外补习的监管方向一直都很明确。

今年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校外培训依然过热。提前超标准培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高,培训机构“退费难”“带钱跑路”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加重了家长负担,破坏了教育生态。

早在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也经历了一场监管风暴,“减负”也是当时的主旋律。然而,“减负”政策指向的是高级和超标培训。

201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幼儿园小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写道,“部分幼儿园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今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高级培训,火上浇油;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提前教授小学课程。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

早在201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提到,减负就是要减少因强化考试、机械刷题、提前超标准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度负担。

梦萱告诉记者,超前学习可以说是一次大跃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孩子的数学题是初中思维。”

不过,南京一家教培机构的另一位负责人表示,教育局会定期来培训机构,检查他们准备的培训教材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对应的年龄段。梦萱还表示,督学会来,但老师们不知道具体的检查内容。

主辅关系

过度规范的引导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过度规范的引导背后是家庭资本的博弈。俞金勇指出,校外培训影响了现行的人才筛选机制,破坏了我们希望有巨大潜力和能力的孩子在这一体系中逐渐突出的过程。校外培训机构让家庭背景更强的孩子更加突出。

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发表的一篇题为《家庭资本、校外培训与教育机会公平》的文章指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参加校外培训课程的学生数量和校外培训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校外培训被视为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教育资源时,家庭资本对校外培训资源获取的决定性影响将导致新的不平等教育机会。

前段时间,天津一中教师肖某某在微博热搜上被指攀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视频。视频中,中学班主任说:“你父母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看不起你!XX的妈妈一年赚的钱比你妈妈五十年赚的钱还多。”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随后通报,对该教师和学校负责人分别给予相关处罚。

关于这件事,知乎上有一个高度赞扬的回答,指出两个家庭收入相差50倍的孩子,可以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俞金勇说,这样的角度让他突然意识到,“这是教育公平吗?这是一种公平。”俞金勇进一步提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公立学校拉回主导地位必然是一个大趋势。

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回应“双减”传闻时表示,今年教育部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

5月7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双减”问题强调,校外培训机构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有益补充。

“主锋”和“补语”的关系一目了然。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秦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教育培训行业不会一刀切,大量市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从公平的角度来看,需要形成以校内教育为主体,校外培训为补充,良性竞争,共同作用于人的个性化教育发展。

目前,校内教育和校外辅导有两套教育体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顾燕在文章中指出,校外培训的“鸡娃”与校内教育的“佛学系”形成鲜明对比。

梦萱说,许多家长告诉她,学校的教学很差,孩子们什么也学不到。除了三种语言之外,一般注册、家长会都会用其他语言报告。南京一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班的一些三年级孩子一周有一半时间在辅导班。

机构内的高级辅导使校外的辅导变成了学习,而校内的教育变成了复习。在央视热播电视剧《小棚子》中,家长来学校给孩子请假参加校外辅导的场景正在现实中上演。

顾燕的文章指出,校外培训发展不正常的根源不在校外,而主要在校内。比如,很多3: 30后的学校教育“阵地”被放弃;校内教育不能适应入学考试越来越广泛和困难的趋势。

根本原因还是需要解决根本原因。随着“主阵地”导向的强调,一些政策正在实施,如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政策试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深化课后服务支持,探索暑期托管,充分发挥学校课后教育主渠道作用》中指出,做好课后服务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6个字,即“全面覆盖、保障时间、提高质量、加强保障”。

孟指出,目前的政策转变是控制学生时间被教育培训机构占用的比例。这个政策是递减递增的,就是在校外的时间递减,在校内的时间递增。

4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不晚于20: 30结束,线上直播培训活动不晚于21: 00结束。

孟说,如果先从源头上卡住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将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后续时间会解决。但如果学校供给不解决,也不排除学校会采购教育供给,但场景还是需要聚焦学校。

在此背景下,校外学科的辅导机构将面临重大洗牌。学生整体学科培养时间减少,意味着机构收入和投入产出比下降。在新政策的引导下,每个人都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全新的环境也是更加规范的环境。梦萱驻沪机构负责人曾召开内部会议,表示一切都是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生长的过程,往年势头太猛,需要更加规范有序的工作。

新环境也将是一个更加技术驱动的环境。俞金勇指出,减负要用市场化手段控制校外培训单价,减少家长教育支出。过去培训机构的毛利率普遍比较高,机构用大量的收入打营销战。“每个人都生活得比较好,这也导致这些教培机构缺乏动力去开发新技术,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有了全息立体投影技术,即使老师在北京讲课,也可以在全国的众目睽睽之下讲课。”

为什么需要素质教育?

与“减负”并行的是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评价改革。去年,国家不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的意见》。

前不久,《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开篇就指出:“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定位。”

其实,纵观现在的教育改革,背后有更长远的宏大考量。番茄田艺术董事长陈一东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我们现在培养的孩子,将是未来20年中国的中坚力量,那么未来社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多元化”和“创新”是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给出的答案:发展多元化产业需要多元化人才,这两者是相关推动的飞轮。

为什么我们需要素质教育?陈一东说,中国本身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所以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一次,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从量变到质变,从分数到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核心素养。”

俞金勇指出,最根本的层面是国家的战略需要。过去,教育系统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科研人员,为整个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阶段,我们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正如陈一东所说,“番茄田艺术提供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体系。我们只是用艺术作为载体来做这样的事情。”

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态度和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上海未来教育有限公司CEO张海波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指出,过去大家对待素质教育都是抱着让孩子放松、玩耍的心态,而现在更多的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学习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家长们会比以前更加关注如何教和如何评估这两个维度。

创艺科技是一家将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的核心算法应用于乒乓球领域的科技素质教育公司。张海波告诉记者,在过去,乒乓球训练是一个非常宽松的市场,孩子们来学习只是为了掌握一项额外的技能,而不是系统的需求。现在,他看到的趋势是,视觉和人体感知领域的公司都在建设类似的科技素质教育项目,所以行业需要科学的评估方法,所以大家都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教授课程。

从游戏到学习需求的转变也驱使家长取得更多的成绩。罗兰数字音乐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家长越来越重视教学产品的专业性、教学的系统性和教学效果。这也逐渐催生了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乐器的快、慢、对错演奏,需要以更直观、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家长。

张海波还指出,“B端合作伙伴和政府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从教学计划和考试计划上给出建议。所以从训练到考试再到比赛,生态链上的东西会逐渐显露出来。”

工业需求

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行业来承接人才,否则家长“素质教育无用”的论调永远无法逆转。欧美的体育产业和日韩的文化IP产业,作为“走出去”的标杆,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以NBA行业为例,其巨大的推动力来自耐克、可口可乐等消费品牌。“以前国内在品牌层面的实力相对欠缺,但现在我们有了李宁、安踏、董鹏特饮等一系列本土品牌。,从而可以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中国来说,产业机遇已经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正如孟所说,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为未来的行业培养消费者。“我小的时候打篮球,长大了会去看中国的CBA,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产业循环。”

因此,国内人才培养也要相应调整。以电子竞技行业为例。电子竞技是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根据伽马数据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评价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营收将达到1659亿元。2018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竞技观众人数占全球总数的33%。

但另一方面,人才难招,职位“缺兵少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将出现近200万电竞选手和150万电竞运营商的缺口,人才缺口巨大。

因此,高校纷纷开设电子竞技专业。例如,去年,山东省第一所开设电子竞技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山东外语职业技术大学与南京商志电子竞技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电子竞技专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今年,超精教育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捐赠价值50万元的实训室,支持高校电子竞技专业建设。

\”目前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孟指出。在教育原则和政策层面,国家必须希望快速准确地分配人力资源。

今年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提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孟表示,中国经济对人才有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多元化的产业,这就要求中国构建自己的人才生态链和生态系统,其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当然,从个人或父母的角度来看,确实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但随着社会进程的变化,会经历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就业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去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巴巴发布《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根据报告的统计,未来五年对新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是巨大的。预计届时将有近150万云计算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近500万物联网领域的安装人员和调试器、近1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200万电子竞技员、近150万电子竞技运营商、近150万农业管理者等。人才缺口近1000万。

不久前,俞金勇出去调查。在参观机构的棒球场、冰球馆、游泳池时,他看到孩子们在室内体育馆打棒球。孩子们快乐地跑着、跳着、玩着。“减负减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不是学习负担,而学习不应该被称为‘累赘的东西’。看他们多开心。”

俞金勇说,学习是艰苦的,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它可以带来成就感和收获。减少孩子校外辅导的时间,只是为了减少孩子在学科辅导上的时间。孩子的时间被重组和重新分配,孩子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科教育以外的事情上。

无论是体制还是市场,一场保护孩子幸福、缓解家长焦虑的运动仍在进行。

(应面试官要求,梦萱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