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机器——时代的狂热
  •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沃伊别墅
  •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
  •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
  • 铁皮袋

高技派(高技派代表作品)高新学校(高新学校代表作品)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英国劳埃德大厦

从震惊世界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始,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钢铁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美学,被称为“高科技学校”。科技带来的力量感是那个时代烧了很久的高烧。每一种文化都在其中寻找意义,建筑艺术也在洪波的推动下不断前行。

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文明景象就像白日梦。在工业机械精准严格的控制下,汽车、轮船、飞机等“铁怪兽”直冲云霄,巨大的强化铁骨在空之间挤压。以高科技为灵魂和核心的高科技建筑师,用这根线编织着现代城市的丛林。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英国劳埃德大厦

机器——时代的狂热

“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人面前什么都有,人面前什么都没有。”

——《双城记》狄更斯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伦敦千年穹顶

两次工业革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精神印记。那些挥舞着巨大钢铁手臂的装置和喷出浓烟和蒸汽波的烟囱,都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上帝逐渐失去了声音,人们占据了“创造者”的位置,开始创造世界。正是在这个时候,“高科技”的建筑风格出现了。20世纪20年代,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轰鸣声中,“带着蒸汽和尘埃的机器美学”诞生于世,最早由建筑领域的灵魂人物勒·柯布西耶倡导。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沃伊别墅

“房子是一台活机器。”这句名言是柯布西耶在他的专著《走向Vers Une Architecture》中提出的,既有划时代的犀利,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当代现代主义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却不这么认为。在其概念中,建筑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不是成为天地间的巨型机器怪兽。他说:“好吧,现在椅子是一台坐着的机器,房子是一台活着的机器…我也可以说,人的心脏是一个血泵。这不是很神奇吗?”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

但从根本上说,柯布西耶的深刻含义并非如此。机器是人的意志操纵的,房子也应该服务于人的生活体验和需求,其中被忽视的人文情怀是对世界的误读部分。这一点在柯布西耶著名的大型项目“联合人居”中表现得很明显。

他没有为了扩大居民容量而横向铺开大量公房。反而不走寻常路,以“垂直花园城市”的理念打造高层建筑社区,创造性地将更多的公共空房间搬到楼顶,让人们有了用餐、娱乐、聚会的社交场所。房子不再只是一个停留的地方,而是一个居住的地方。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

柯布西耶奠定的第一代机器美学是古典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的产物。它强调通过技术提升建筑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完全按照功能需求进行设计,突破传统建筑风格的束缚,创造出像机械一样理性合理的造型。

当时,这一美学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彼得·贝伦斯、密斯·凡·德·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以及他们所开创的包豪斯美学。虽然他们在机器美学道路上的探索非常有限,但他们仍然将这一艺术趋势保留在历史中,为高科技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得·贝伦斯设计的通用电气公司汽轮机车间

沃尔特·格罗佩斯设计的包豪斯建筑

铁皮袋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流行艺术、科幻电影等艺术潮流深受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的喜爱。很多人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充满了科技感,建筑圈也要紧跟潮流。当时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不断膨胀对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现实挑战。随着现代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技派步入了“第二代机器美学”阶段。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欧洲人权法院

与第一代机器美学相比,这一时期的高科技学派更倾向于极端理性主义的美学。他们强调建筑形式的流动性,设计轻巧灵活。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建筑结构的表皮。

辉煌的杰作蓬皮杜中心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编织的框架,作为建筑的骨架,本应隐藏在外墙,但建筑师将其内外颠倒,直接覆盖了建筑。

由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设计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筑师里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都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也是高科技风格的重要代表。随后,罗杰斯在劳埃德大厦项目中放大了这种偏执的机器美学。不言而喻,骨架暴露了。他更喜欢用玻璃、钢材等现代建筑材料来强调和展现建筑细节,并严格控制节点结构的精度。同时,预制构件在其中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制造成本,增强了其精度,充分体现了机器的美感。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英国劳埃德大厦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英国“建筑图”的高科技概念更浪漫。以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为首的六位建筑师,以反对权威、支持消费主义为主题,呼吁摆脱现实的限制,探索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并对科学技术抱有坚定的信念,掀起了建筑未来主义的潮流。

“连接城市”示意图

在建筑电信学派的概念中,“动态”、“灵活”和“实时”是不可忽视的三个关键词。他们对未来城市的许多设想都迎合了快节奏消费主义文化的需求。其中,著名的“插入式城市”概念是基于巨型建筑,不再将人们的住宅视为固定的房屋,而是融合了“胶囊公寓”的概念来划分房间。

这样,每个房间都可以作为一个大魔方中的一个小碎片,作为一个小整体,它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游走和迁移。这个概念不禁让人想起了日本建筑师黑川吉雄著名的中津胶囊塔。或许它的设计理念最初就来源于此。

黑川张继设计的中国银行客舱建筑

电信学校的另一个有趣的想法是“行走的城市”。在它的蓝图中,这种类型的建筑就像一个钢铁巨兽,可以靠着巨大的机械腿自行移动,当遇到其他类似的城市时,它会伸出管状的机械连接装置相互沟通或补充,就像是从科幻电影到现实的噩梦。

“步行城市”示意图

电信学派的乌托邦幻想无疑是极具个性和象征意义的高科技学派的风格之一。然而,过于狂野的空和不切实际的想象让他们的计划难以落地。直到2003年,彼得·库克才把“连接城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具有强烈未来主义风格的格拉茨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