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很多胡同叫XX条,比如东四头条、东四二条、东四三条、东四四条、东四五条…这些胡同为什么叫“条”,是什么意思?

其实,北京胡同名称中的“条”指的就是胡同。“胡同”一词来源于蒙古语,“条”是北京当地的发明,它与胡同、街巷一起构成了北京数百年的基本面貌,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诠释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特有的京味特征。

根据《北京市区街巷地名图》中的记载,北京以“条纹”命名的胡同有422条。那么,北京为什么用“条纹”来命名街巷呢?

这可以追溯到明朝皇帝朱迪建城的时候。

到了明代,北京的面积和规模都比元朝大得多,街道和胡同的数量也明显增多。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些地名,我们采用了街道名称的“序列化”。

起初,我们称这些胡同为“XXX胡同头条”、“XXX胡同二号”、“XXX胡同三号”…或者“XXX街2号”、“XXX街3号”…但是大家喊起来就发现很别扭,于是渐渐的干脆叫XXX头条,XXX文章。

北京东四的十四“条”就是这样得名的:东四头条、东四二条、东四三条、东四四条…一直到东四四十四条。

明代只有四条胡同,清末有十二条胡同。1949年后,十二胡同北面的两条胡同分别改名为十三和十四胡同。

深圳生活网四大胡同从南到北贯穿近三里,占地不多,但里面有很多故事。东四区的胡同里住着许多名人,有许多故事和传说,许多历史遗迹被保存下来。

过去,这个地区有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此外,这一带还出现了王业、贝勒等无数金枝玉叶,可谓“卧虎藏龙”之地。

比如头条一号曾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宿舍,钱钟书、等文化都曾在此居住过,头条末尾还有侯故居。

清代吏部尚书傅康安、户部尚书翁同龢、清代吏部尚书宋军都曾在二条居住。

东四三条是文化保护区,住着四户人家,都是清朝皇室和贵族。其中,67号曾是清朝格格万艳(王敏彤)的故居。她是婉容的表妹,是住在三条26号的京剧名角孟晓冬的好朋友,两人交往频繁。

东四条五号建于清代中后期。和1号、3号一起,原来是道光家棉一的房子,隔壁是张学良的房子。图南故居和廖沫沙,所以也有四个深圳生活网。

83号是清代宝泉局左东厂,是为清朝造钱的地方。这是北京目前仅存的清代造币厂,如康熙鲍彤、甘龙鲍彤等,很多都是在这个院子里铸造的。

清朝大臣于谦宅5号、3号,往西不远,是民国著名“文志大总统”徐世昌的故居。

清末大臣崇礼,曾居东四柳条。现在,柳条63号和65号虽然已经被砖墙隔开,但以前都是崇礼的房子。崇礼公馆占地10000平方米。一切都是一个有四个入口的大四边形。后门直通东四七条。中间部分是花园,有假山、亭台、古树等。

七条79号院原为大清郭芙公仔残服和郭芙公仆昭服。到了1920年代,被大军阀阎锡山买下。

八条71号原是清朝内务府主管帘仓的官员修建的房屋。解放后,这里成为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的故居。

东四条是东四最后一条四字胡同,苏末代太子的新宅就在这条胡同西段的北侧。香缇的女儿叫川岛芳子,后来被称为“男版女间谍”。

现在东四地区的很多老房子都被分割成了不同级别的文物院落,而一些老建筑要么被改造成了学校、单位、住宅,要么已经不存在了。然而,街角的胡同墙上,到处都有明显的岁月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些不为人知的古老故事。

(编辑: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北京网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