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收费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内容。

未经业主同意,一些根本不需要的服务已经开通。定制手机有偷软件流量,还有几十个套餐收费看不懂…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些问题,也有很多人抱怨过。然而,由于复杂的计费模式和专业的通信行业,消费者往往很难维权。

市民:无缘无故增值服务多了。

说起手机话费,五十多岁的赵女士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去年1月,赵女士发现手机话费突然增加。经过询问,她了解到增加了一些增值服务。

赵女士对此表示怀疑:她一直在使用神州行大众卡的40元套餐,其中包括350分钟的本地通话(不包括长途电话)。赵女士算了一下账。按照2015年1月的资费,她的本地通话时间为164分钟,长途通话时间为190分钟,每分钟的长途通话费用为0.2元。1月份的长途电话费应该是38元,但是根据当月的账单,长途电话费是58.9元。

此外,无端的增值服务也困扰着赵女士。因电话费上涨,她去营业厅查询发现,自2014年10月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月10元开通了两份手机报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她之前的套餐也无缘无故的变了。去年2月,移动客服打电话告诉她,她之前的套餐太旧了,需要更换。当时赵女士回复暂时不改,但后来发现包裹改了。赵女士打电话给客服,希望恢复之前的套餐,但失败了。

无独有偶,袁先生去年也因为手机收费问题头疼过。袁先生的收费一直是每月来电显示5元,呼入呼出每分钟0.4元。但在去年4月,他的手机号码被叫停了。袁先生从通信运营商处了解到,该手机号码因拖欠8元被关闭,要求袁先生更改资费方式。袁先生觉得这个要求不合理,于是向市消委会投诉。

经消委会调解,袁先生恢复了沟通。

调查:看包装费,感觉“云里雾里”

近日,关于手机资费问题,记者前往各大品牌的通信营业厅进行咨询,发现在业务受理柜台和大厅,都有相关资费套餐宣传页面供消费者选择,但资费套餐种类繁多,仅其中一种有时就达十几种。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大多选择了运营商提供的资费套餐,或通过广告或客服介绍购买了定制手机。因为不了解或者没有查看电话费的明细,所以没能及时发现被扣的问题,除非扣的金额很大,很难发现电话费每个月多扣几块钱。

冯女士说,套餐种类太多了,通话分为内外省、国内国际,流量也分为内外省、国内国际。计费方式多种多样,客服介绍资费时,感觉“云里雾里”。目前市场上有多少手机资费套餐?几乎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人曾调侃说,所谓话费“套餐”,就是先套进去,再“吃”。

为什么收费种类这么多?据业内人士介绍,为了开发用户,通信运营商可以在营销中随时推出资费更低的促销套餐,导致品种越来越多。

但是,这种增加不是一批替代,而是逐渐叠加,越积越多。包裹的种类太多了,恐怕没人知道。包装的结构设计非常复杂,很少有人能看懂。显性或隐性的资费问题使得消费者对电信服务的抱怨更多。

部门:如发现不明扣款,请立即查询。

统计显示,2015年,我市信息通信服务投诉快速增长。市消费者委员会系统共受理信息通信服务投诉65件,比上年增长41.3%。手机通讯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不透明的收费、通话时间、互联网流量等不透明的套餐消费。

部分增值服务未告知,运营商让消费者免费尝试娱乐短信、梦网、彩信、CRBT等增值服务。试用期过后,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主动取消,将被视为默认定制。

此外,通话套餐活动也是不透明的,没有事先通知绑定套餐最低消费的时限要求。套餐年服务期内,不得暂停或转号入网或参与其他优惠活动,使消费者难以转号入网或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在办理通讯等相关业务时,最好咨询清楚业务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如果你对自己不是很清楚,你应该向对方寻求解释。最好是写下来签字或者记录收集证据等。,以便在发生消费纠纷时更好地捍卫您的权利。

如果消费者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电话扣款行为,应立即查看电话收费记录。如有错扣,可联系运营商退款。经营者拒绝退还错扣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此外,部分资费上涨是由于恶意软件收费,或者是消费者无知导致的误操作。消费者应仔细查看账单信息。比如短信中有来历不明的支付项目,就不要随意点击链接,要尽快和运营商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