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正话反说的诗句

反 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例子(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於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例子(2):教育局长说要把不达语文基准的教师调任为图书

馆主任,果然够勇!

例子(3):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反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例如:

①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②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及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有“第三风耳朵”捕捉弦外之音,尤其是反话,才能免于被动.

1.正话反说的“荒谬放大镜”

有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

很明显,不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是自取其辱.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工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言岂更不令人击节吗?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三、谁有更多有趣的反语诗

元朝无名氏散曲《商调·梧叶儿》同属此格:“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阴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清人颜自德编的《霓裳续谱》也有首扯谎歌:“十冬腊月把秋凉叫,六月三伏冻了冰霄;三更里太阳出来把纱窗照,正午时架上的金鸡还睡觉,梨树开花结下了樱桃,想迷了心,八月十五把儿宵闹。”

乾隆皇帝有次郊游,随从文臣甚众。当走过秦朝名将阮翁仲陵园时,乾隆帝突然心血来潮,想了解一下随从文臣们的学识水平,指着陵园里的那尊石像问一翰林:“这石人是谁?”那翰林毕恭毕敬地答道:“这石人是仲翁。”

堂堂一翰林学士,竟将“翁仲”作“仲翁”,乾隆听了十分不悦。回宫后,即兴写了首诗,差太监送往翰林院。

诗云: 翁仲如何作仲翁, 十年窗前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 贬到苏州作判通。

那翰林将“翁仲”作“仲翁”,诗中亦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词统统来个颠倒,索性一错到底。用这一连串的反语,冷嘲热讽,奚落戏弄,十分辛辣,收到了以讹正讹的效果。

尤其是末尾“判通”与“半通”谐音,更平添了诗中的嘲讽意味。那位翰林当然遭贬,发往苏州作通判去了。

明英宗有次外出游猎,有个祭酒刘某和诗奉承他,诗中把“雕弓”错作“弓雕”。一监生赋诗讥云: 雕弓难以作弓雕, 似此诗才欠致标。

若便是人为酒祭, 算来端的负廷朝。 诗中把雕弓、标致、祭酒、朝廷四词倒置,寥寥数语写出了刘祭酒胸无点墨,只会阿谀逢迎的丑态。

堪称绝妙的讽刺小品。 宋代有个人靠走后门中了解元,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一次,见书中有“蔡中郎”一词,大骂古人粗心大意,连“郎中”都不懂。好事者作诗刺之云: 改行当郎中, 大门挂牌招。

如何作元解, 归去学潜陶。 此诗颠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潜等词,巧妙地予以挖苦嘲讽,令人叫绝。

坊间广为传诵的反语诗,多是些非文人创作的民谣,一般属俗文学范畴。虽登不了大雅之堂,却代代相传,令人难忘。

解放前,北京流传着一首《颠倒歌》: 东西街,南北走。 忽闻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 吹了锣鼓打喇叭。

诗中把事物全说反了,从语法角度说,它是搭配不当。但正是这种可笑的组合,却含而不露地讽刺了当时社会是非颠倒的现实,发人深思。

民间流传着的一首首充满了幽默、快乐气氛的童谣,最能显示儿童的聪明、灵巧、活泼的天性和嘲讽的本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真实地表现了儿童的思想、愿望。

孩提时,先父教我吟哦的一首童谣,至今记忆犹新: 月亮白光光, 贼来偷电光。 妻子听见忙起床, 哑子高声喊出房。

瘸子快快走, 麻手也来帮。 一把抓住头发, 看看是个和尚。

这是一首逗趣的儿歌,句句与常理悖谬的反语,读之令人捧腹。

四、小学四年级语文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2、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3、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8、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9、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10、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2、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五、含有反语的句子有哪些

1. 这条路啊,下雨时是“水泥”路,天旱时是“扬灰”路。

2. 妹妹的胆子可真大,一只猫也会把她吓得赶快跑到妈妈的身后躲起来。

3. 钓鱼乐趣多,给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但却遭到大人们的强烈反对——做会有危险。只得停止这类“犯罪活动”,关在小屋里,“努力”学习。

4. 他把所有的人都给骗了,不得不说他的确有一套啊。

5. 妈妈:“孩子又把杯子打碎了。”爸爸:“哦,他真是棒极了!

6. 家里的猫真是调皮,打翻了我的墨水,还在作业本上印了几朵梅花.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