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怀瑾的文言文水平?
最佳答案

我认为题主问的问题本身有问题。相信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认真读过《论语》的人,都很难认同南怀瑾对某些章句的理解,首先在文意上就说不通。那么,最基本的文意这关过不了,一可能是他有意为之,二可能是他的小学功底不行,这不能广泛归结为文言水平不行。

我不知题主所言的“文言文水平”具体是什么意思,但小学水平和文言水平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姑且尝试说下去。在汉朝,小学指的是文字学(六书)、训诂学(顺释古文)和音韵学。而文言水平则可能涵盖更广泛的意思,比如有没有文采,会不会写诗作词。一个文言文写得好的人,比如南怀瑾的文笔看着还不错,不一定懂训诂和音韵,不一定通《说文》、《尔雅》,尤其在南宋之后,文和学就是两回事,文变成了纯粹的辞章写得好,是literature层面上的意义。而学才是我们现在所言的academic的事情。

所谓“训诂通而义理明”,训诂、音韵对研读经典都非常重要。不妨再找旁证,南先生的小学根基如何相信可得而知之。

若是他有意标新立异,那么他的学术态度则不走踏实一路,再怎么阐发己见、说得再有道理也好,那也是他的一家之言,不过是借着《论语》挂羊头卖自家的狗肉,与《论语》本身的义理没有多大关系。非学术人士拿来当做兴趣读物,不较真,也无可指摘。

最后补充,作为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又不是南怀瑾或者杨伯峻或者朱熹的粉丝,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他说了什么,说的有没有道理。有人把“时”解释为”时间“,好,那我们就去查字典、查历代的注解,看他这么解释在训诂上站不站得住脚,在义理上说不说得通,管他是南怀瑾说的,又或是朱熹、乃至是郑玄说的。唯有先对理而不对人,才能客观。至于对某个人物的学术评价,却是后话,也只有从这样的客观开始,评价才是公允的。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