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赞美昙花一现的诗句

岂愿意孤芳自赏

无人懂我的忧伤

不属于酒绿花红

不属于灿烂瑶宫

洛阳争艳的繁华不容

岑寂的旷远融化月华

翩跹的风婆娑着泪眼朦胧

高贵

抵不过岁月流逝的匆匆

何必枉然怅叹息无力挽回的过去

可恨沧海桑田竟无人解寂寞的花语

可有人听见夜里愤恨的忧伤如泉水四涌

可有人听见无奈的美丽凋零得碎玉断琼

最冷最清幽的冰殿雪宫

凝固昙花一世清高的痛

萍聚一生

怅然成空

落花流水刹那芳华

风碎雨残无影无踪

弥留的瞬间谁解我虚弱的花语

谁读懂我挣扎一问绝望的心恸:

浮生若梦

何去何从。

香淡露浓常羞怯

哪堪白雪黄沙

琼苞夜绽笼烟霞

朝颜如梦短

星斗打落花

文静嫣然性幽若

芳菲自在天涯

今宵红袖寄谁家: 雳火 2005-12-20 04?

怜卿温柔好

娇痴也由她

作者?

昙花

半世清高梦,

不许见残身,

一夕绝此生。

风华誓与俱 香淡露浓常羞怯

哪堪白雪黄沙

琼苞夜绽笼烟霞

朝颜如梦短

星斗打落花

文静嫣然性幽若

芳菲自在天涯

今宵红袖寄谁家:00 回复此发言

——————————————————————————–

杨花柳絮暖风刮

桃红梨白轻雪下

牡丹玫瑰平常色

闭目空嗅梦昙花

忧伤暗透的夜

幽幽缱绻着最凄凉的美丽 最不舍的凋零

轻轻

似乎还缠绵着瑰丽的旧梦

然而破碎的声音

黯然惊醒

是否

落寞了流星那一瞬的飘离

谁又能

驻足一刻流溢生命的最后的华丽

脉脉的绽放

角落里谁见肆无忌惮的泪水寂寂流淌

刹那的芳华

杳杳无言 奢望着流连与彷徨

抬眼尘世茫茫

孤独的绝响又是为谁吟唱

二、【关于鲁迅的诗句】

鲁迅诗悼杨铨(1933年)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自嘲(1932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答客诮(1932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夜关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阻郁达夫移居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三、描写晨景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春日晨景

五更天欲晓,三月春渐浓.

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

堂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

清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漫坡片片青.

江边晨景: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果满意望采纳

四、关于悲欢离合的诗句

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五、描写江水的古诗

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代: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释义: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2、《金陵望汉江》唐代: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释义: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3、《宿甘露寺僧舍》宋代: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释义: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代: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闻 一作:听)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释义: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5、《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释义: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六、枫桥夜泊这首诗,景物描写的诗句是

景物描写的诗句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枫桥夜泊》造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

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

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

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

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

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

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

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

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关于万家灯火的诗句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ؤ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

八、描写万家灯火的诗句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诗词注释】 【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处在于: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全诗一“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视线由远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笼罩于“夕”字之中。 【赏析】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这首诗是当时招朋友夜饮的即兴之作。这是一首格律工稳的七律,以描写景色和赏景的感受为中心。描写景色的层次极为分明,犹如讲究透视法的水粉画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气势,重点写山水,山连水,水接天,延绵雄阔。颔联从俯瞰的角度,写夜色中的光和亮;万家灯火与一道星河交相辉映,装点了钱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诗人画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几分澄澈清新的感觉。颈联两句开始夹杂感官的错觉,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风月:风吹树叶之声颇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洁白如霜。同时,诗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读者,此时正值暑“夏”“晴”夜,强调秋凉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宾夜饮的对话,扣住了“招客”的题意。 如果把此诗比作一幅江楼夕望的画图,那么,诗的构思则是作画的顺序。诗人从远眺起笔,粗线条地勾勒余杭的山水,进而环顾杭城的灯光并由与灯影相辉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楼所在的湖水之上,从而慢慢将笔从旷远的天际转向楼阁四围的描写,再从风声月色见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远而近,而感觉则愈来愈细,真可谓“坐驰可以役万景”,既有眼力,又有笔力。 此诗的两联中,“灯火万家”一联对得极美,散落的万家灯火,与一道银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与“山势”从傍晚到夜间的变化,给人一种神奇的梦幻之感,颇得后人的赞赏。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诗的影响。 诗中描写了杭州东面山川的形势和杭州美丽的夜景,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在炎热的夏天的黄昏,诗人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的景象;钱塘江和江两岸的山势“阔复长”。诗人写夜景是从光和声两个角度写的:灯火、银河、月光从光,夏风从声,因此绘声绘色、灿烂夺目,末句以“招客”作结,紧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