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十大经典曲目

1、陆雅臣

《陆雅臣》是经典的上海沪剧名段,该剧在滩簧、申曲时期是各班社、剧团的热门传统剧目,其中以施春轩、筱文滨两人的陆雅臣各具特色,1987年11月为筹募编纂《上海沪剧志》基金,由《中国戏曲志·上海卷》编辑部和上海沪剧院选其为“上海市沪剧界著名演员联合演出”剧目,同年联合演出实况由上海电视台制成录像带,中国唱片公司制成全剧盒带发行。

2、罗汉钱

《罗汉钱》一直都出现在各大沪剧全剧特辑中,是受欢迎的沪剧经典唱段之一,根据赵树理的短篇小说《登记》创作,上海沪剧团1952年10月17日首演于北京市北京剧场,是华东区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该剧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获剧本奖、演出奖,演小飞娥、五婶的丁是娥、石筱英获演员一等奖,饰演张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爱琴获演员二等奖,其中的《燕燕做媒》更是公认的沪剧十大金曲之一。

3、捉牙虫

《捉牙虫》是有名的沪剧经典唱段,讲述了以捉牙虫、关亡、看风水、看相算命等骗术糊口的捉牙虫娘子,遇到以偷窃为生的朱阿狗,朱欲诈骗捉牙虫娘子的钱物,邀她到他家中算命、关亡,并乘机加以调笑,捉牙虫娘子知道朱阿狗不怀好意,在为朱捉牙虫时加以报复,撬去朱的牙齿后溜走的故事。20世纪20~30年代为各班社经常演出的剧目之一,以王筱新、筱月珍、施春轩、施文韵饰的朱阿狗和捉牙虫娘子较具特色。

4、秋海棠

《秋海棠》根据秦瘦鸥同名小说改编,文滨剧团曾在民国31年(1942年)6月8日首演于大中华剧场,1960年苏州市沪剧团重新改编演出,改本后一场与苏州改本略同,即将秋海棠跳楼自尽改为秋海棠化名吴三喜,在上海某舞台充当“筋斗虫”,在台上失手,当湘绮赶来时,已奄奄一息,控诉了社会的残酷迫害,本剧也是沪剧改编演出较多的剧目之一。

5、冰娘惨史

《冰娘惨史》是菜鸟教程心中好听的沪剧选段之一,这出沪剧传统剧目讲述了谢冰娘被陷害惨死后,飞尸告状,冰娘的冤案得到昭雪的故事。民国27年(1938年)10月25日文滨剧团首演于恩派亚大戏院。此剧演出时,采用连台本戏软硬结合的布景装置,一场《飞尸告状》,声情并茂,成为文滨剧团的保留剧目之一,而且衍生出了又有皖南花鼓戏版本《冰娘惨死》、婺剧版本《谢冰娘》等等。

6、雷雨

《雷雨》作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各种其他戏种的改编也接踵而来,尤其是1959年名家版的沪剧《雷雨》已成为永恒的经典。当年沪剧界大会串,据宗华改编本演出于人民大舞台,由丁是娥饰繁漪,解洪元饰周朴园,王盘声饰周萍,袁滨忠饰周冲,石筱英、小筱月珍分饰鲁妈,赵云鸣饰鲁贵,杨飞飞饰四凤,邵滨孙饰鲁大海。此次演出,阵容强大,流派争艳,合作和谐,为沪剧界前所未有之盛会。

7、芦荡火种

沪剧名作《芦荡火种》是1964年红的剧目之一,后来定为八大样板戏之一,它的衍生版菜鸟教程相信大家一定听过,那就是著名的《沙家浜》。作品中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个性突出。沪剧原版与样板戏大的不同是,沪剧是以阿庆嫂为中心的,把阿庆嫂机智灵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其泼辣与圆滑共具,机警与沉着同兼,而且难得的是每个角色的表现都非常光彩,其中的《芦荡火种》更是大受欢迎的沪剧金曲。

8、魂断蓝桥

上海沪剧在当时一直走在时髦的前沿,许多的沪剧剧目都是时下流行的题材,自然也少不了当时世界上流行的电影,《魂断蓝桥》就是典型的例子,1941年1月上海沪剧社成立时首演此剧,作品改编自同名电影,演出借鉴了电影、话剧的表现手法,与申曲传统相比有面目一新之感,将内容衍化成中国故事,演出用固定剧本,舞台软景改为立体布景,化妆改水粉为油彩,用灯光效果,此后各个剧团相继效仿。

9、为奴隶的母亲

沪剧名段《为奴隶的母亲》是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的代表剧目之一,讲述了旧时代在浙东农村发生的“典妻”的故事,通过对女主人公阿秀悲惨命运的描摹,展现了在这种荒唐落后的陋俗背后的旧中国的时代特征,该剧“离别”、“思家”、“归来”等场面颇动人,杨飞飞的“补衣裳”、“扎鞋底”、“归来”等唱段都流传很广。

10、明月照母心

《明月照母心》是现代上海沪剧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优秀人民教师金晓晖原已收养了一个孤儿,但当她得知身居农村的玲玲姐弟失去父母时,又毅然将姐弟俩收养在身边。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外人的非议,她仍以一颗爱心温暖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排除万难的故事,这出戏也是沪剧名家陈瑜的代表作,她凭借这部作品,一举摘取了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4个表演大奖,并拍成8集同名沪剧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