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研究2020年的卤味赛道时,发现卤味赛道已经出现万店规模的品牌。

  卤味在全中国目前的营业中门店数为252420家,2020年新开店数92967家,关店门店数97792家。

  规模排名:“绝味鸭脖”以现有门店13341家位居第一;第二名是“紫燕百味鸡”,现有门店数4731家;第三名是“煌上煌”,现 有门店数4016家。

  净增长排名上:“绝味鸭脖”在2020年实现门店净增长2110家,净增长率19%;第二名是“煌上煌”,门店净增长883家;第三名是“紫燕百味鸡”,门店净增长876家。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头部品牌竟然还在保持大规模增长,可以看出卤味赛道强大的市场潜力。

  那么2021年。乃至更长的一个时间段,卤味赛道是不是还有入局获取成功的可能?

  

  当之无愧的头部品牌——绝味鸭脖

  绝味鸭脖概况

  绝味总部位于长沙,是一家以休闲卤制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连锁加盟体系的运营和管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2017年3月17日,绝味食品上市。

  绝味以加盟模式为主,一路狂奔。近年来,绝味每年开店800~1200家,截至2019年底,绝味共拥有10954家门店,其中,加盟店收入占公司收入90%以上。

  2019年,绝味营收为51.72亿元,同比增长18.4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01亿元,同比增长25.06%。目前绝味拥有投产及在建工厂20余家,每个工厂在300公里运输半径内可完成当日配送,配合万家门店可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对比绝味、周黑鸭以及煌上煌三个上市企业的利润,可以看出绝味鸭脖的净利润近几年稳步上升,4年间从落后周黑鸭十几个百分点到反超两个百分点。

  绝味最大的优势是其门店数量,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一方面,绝味整体的开店成本被摊薄;另一方面,绝味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客单价来看,绝味鸭脖的客单价为32.03元,低于周黑鸭、廖记棒棒鸡等品牌,与煌上煌较为接近。

  

  只做自营的周黑鸭

  绝味拥有万家门店,周黑鸭则只有其十分之一,绝味覆盖28个城市,而周黑鸭只进驻了12个城市。版图大、据点多的绝味看似优势明显,但近三年来,绝味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24%、26.57%、28.24%。而周黑鸭近三年来的毛利率则分别高达57.2%、54.7%和56.4%。而且2015年,虽然两家企业在总营收上差不多,但在绝味实现了1.9亿净利润时,周黑鸭的净利润却高达5.5亿。

  

  鸭脖双强的卤味征途

  以我们看到,近年来绝味和周黑鸭等品牌企业卤制品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是非品牌卤制品的3倍。

  正规军的战斗力的确不是游击队所能抗衡,休闲卤制品行业集中度必将逐渐提高。

  谁能抢占市场谁就有话语权,绝味和周黑鸭都不甘人后,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谁更有发展空间早已由双方的商业模式所决定。

  周黑鸭采取的是抢占大中城市的战略,绝味食品看重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能力,渠道下沉,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周黑鸭的门店以自营店为主;而绝味食品以连锁加盟店为主。

  

  国内价值投资者的大V,邱国鹭曾说过,好公司有两个标准:

  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

  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

  绝味食品采取的商业模式恰好符合了这两个标准。

  周黑鸭原来也试图通过加盟的模式快速扩张,但发现加盟店管理混乱,出现销售过期食品、以次充好、甚至卖假货的情况。

  无奈之下,砍掉加盟店,不再涉足,潜心于在一二线城市开设自营店。

  

  正的一面说,是稳重、谨慎;反的一面说,就是管理能力跟不上。

  绝味食品的管理层大多医药行业出身,深切明白食品安全重于天,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

  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的模式,确保各加盟店食品的卫生安全。

  实行信息化管理,对生产、订单、物流及库存环节进行实时管控。

  接入POS系统,公司能掌控各加盟店日常进货、销售的情况。

  建立巡视制度,各地分公司安排专人日常巡店,主动监管。

  实行准入制,对加盟商优中选优,优先面向大加盟商,提升加盟商的整体素质。

  同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据君临线下调研团队数据,广州周边的绝味新店,如果门店地段和人流好,投资回本期不到一年,其余普遍在12-18个月左右,较为成熟的门店,盈利能力很强,毛利可以达到40%-50%。

  加盟商投资回收期快,在赚钱就是硬道理的光环下,加盟商很是服帖,在渠道话语权上绝味具有优势。

  一套组合拳下来,绝味食品解决了连锁加盟的经营管理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

  

  由此我们看来,卤味头部效应已经很明显,规模前5名4家上市,1家准备中,前几名几年没有再出现新品牌,稍有潜力者基本都被前几名投资或控股,创业机会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