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高三学生,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知识红人季#

想要写好高考作文,就必须紧扣题意。否则,任凭你旁征博引、才华横溢,也不可能赢得阅卷老师的同情和理解,给你多打几分。

一般说来,同学们应该逐字逐句地分析作文题的要求和材料,搞清楚命题老师的考察要点究竟是什么。但是如今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作文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就要求高三学生不但要能读,还要会写。

“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材料复杂,不但一眼看不出意思,就是反复斟酌几遍,也很有可能把握不住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满足于“望文生义”,而是要通过对比、思考和揣摩,来审清题中之意。

比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高考作文题,谈到了古人对于理想追求的看法,并以汉代杨雄的名句为例:“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那该怎么办呢?

0101 审清题意。

这首先是一篇关于理想追求的名句,出自于西汉辞赋家和思想家扬雄的《法言·修身》,意思是:

有志青年应该以修养身心、恪守美德作为“弓”,把矫正思想、提升自我作为“箭”,把追求理想、维护大义当作“箭靶子”,搞清楚了言行举止和人生追求的目的,那么拿着这样的弓和箭,就一定能够射中目标。

对于这样的作文材料,表面上讲“修身”,实际上说“理想”,进而还要提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和信念,实际上并不好写。

而且题目中还提到“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启示”,那自然是要求考生结合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谈一谈我们的自身理想应该如何融入时代的步伐,我们又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当前这个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基本上已经理清了这道作文题目的要求、内涵和考察目的,在下笔疾书的过程中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跑题,更不会导致意外失分了。

0202 明确论点。

但是在审清题意以后,如何在一个略显大众化的论题下,推陈出新,跳脱出俗套平淡和波澜不惊的桎梏,这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了。

对于这道作文题来说,我们可以展开阐述的角度很多,比如:

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大义”目标?

从自身做起,有志青年应该如何“修身立义”?

理想的追求,需要矢志不渝,更需要一身正气!

也就是说,西汉扬修的短短一句名言,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修身”、“矫思”、“立义”、“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一共5个节点,高三考生可以相应地从“提升自我”、“查漏补缺”、“确立目标”、“思而后行”、“矢志不渝”这5个角度进行拓展论述,只要能够将理想融入时代,那么当代青年对于完善自我、追求理想的探讨,就都是合情合理的。

0303 旁征博引。

当然,高考中的“新材料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对不是让考生乱写一气,甚至连小说、诗歌都往卷子上写。

题设中对作文体裁的开放式要求,主要是为了在形式和思想上,不限制学生作为个体的自由发挥,让考生们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文采思想。也就是说,要么你写记叙文,要么你写议论文(大部分都是),但是不管选择哪一种体裁,在同一篇文章内,还是应该严谨规范地写作,绝对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写出个“四不像”!

再者,想要高考作文得高分,咱们肯定要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写,最起码在卷面上要满足“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和材料新鲜”的要求,这就需要高三考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尽早尽快地进行精彩语句和名句名篇的积累,多阅读、多记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显然,那些观点陈旧、描写空洞的高考作文,大多数是因为很多高三考生因为长久以来的“封闭式学习”,极度缺乏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思考精神,结果就造成在高考作文中“爱迪生、陶渊明和李白”的老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不但不能恰如其分地烘托和印证文章的主旨,还往往因为新鲜感不够而被阅卷老师打低分,实在是得不偿失。

总之,想要写好高考作文,就要仔细审题、围绕论点、材料新颖,然后尽量扩充知识面和积累好词好句,再练就一笔好字,才能确保拿到高分,不辜负父母和家人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