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诗仙李白的

   李白是一个天才横逸的诗人,但在他本人心里,并不是为了要以做诗人为终极目标的。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出力。他有治国的抱负,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大展宏图,渴望青史留名却又能功成身隐。偏偏李白是以文才受到皇帝的重视,李白初以为可以施展手脚了,可很快发现在政治上他并无什么发言权,只是作为太平盛世皇上能诗酒风流这一点的意义上存在的。于是很快变得消沉。不过话也说回来,诗人在治国方面似乎没像写诗那样提出什么重大而不凡的见解留给后世研究,诗中涉及的政治观点并不算完整与系统,还不能完全看出诗人在这方面的才能。在政府的失意,也就只能着眼于个人的文彩风流了。李白个人追浪漫与自由,没有大多古人的温良恭俭让,而是气度不凡,蔑视权贵,具有强烈的个性。有着超时代的精神。可惜任何人无法脱离历史,李白的命运依然与安史之乱,与大唐的由盛转衰相,依然与政治发生。最后还因政治原因被流放,时代与个人的不能遂志却成为诗人笔下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瑰丽诗篇。李白不能做政治家,不能做为那个时代的成功人士留名。从这点讲是他本人的遗憾。但诗歌却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在文学上留下灿烂的光茫。此处只着眼于对李白人生的简说,极简单的说一下。不论其诗文了。 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谪仙豪情——简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 Windows Live 说李白天生就是个放浪不羁的诗人 要我说只是抱负无法实现后的排遣而已 总是要发泄一下的 人都是这样啊 越是得不到的越要鄙视一下 而不是得不到的 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尤其是他要贵妃倒酒 力士脱靴 完全就是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 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而且我不觉的他有多少政治才华 他有什么读到的政治见解吗?好像这类的文章都很少 只有蜀道难算得上又名的吧 当然 单纯的以诗歌而论的话 他的文章的那种大气真的是无人能超越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的曲线就业啊,呵呵,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娶了个李家郡主算不算啊,说起来挺丢面子的 关于李白《静夜思》的一点看法 一、床前明月光 解释:床就是睡觉的床。这首诗的题目是《静夜思》。人们在入静的时候容易走神。进入禅境。李白在床上静思,进入了禅境。佛学叫卧禅。北京香山有个卧佛寺。寺内有一个横联:性月恒明。这个床前的“明月光”是李白对自己的性月的感触。这个“明月光”(性月)是人类灵体的故乡。 二、疑是地上霜 解释:月光和霜显然不是一个景象。李白在床上看到的不是月光。而是象霜一样的景象。这个景象是性月。月是一个禅境,霜是一个禅境。霜高于月。因此有“无量神功霜闭月”的说法。 三、举头望明月 解释:李白想证明自己进入了“性月霜”这个禅境。就去看明月进行比较。因为他还没有达到性月恒明的境地。只是若有若无。 四、低头思故乡 解释:诗的题目是《静夜思》,不是愁夜思。静思是禅境的门径。他在夜里静思自己经历的禅境。 比如举个例子,有两句古话:静闻鱼读月、对花鸟谈天。什么是“鱼读月”?我们看池塘里的映月。映月里有鱼在游动。可以形象地说为“鱼读月”。但是作者指的不是这个。而是阴阳鱼——太极图。 好了,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和我探讨国学的一切方面的东西。共同使国学进入一个境界的、灵性的传承。

2、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

   谈古诗,必称李白。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公年),字太白,自青莲居士。他才华横溢,诗风奇特,有飘逸如仙之意境。同代诗人贺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为“谪仙”。宋代诗论家严羽撰《沧浪诗话》云:“人言太白仙才,长吉(李贺)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年。”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广为流传。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 他的诗风格飘逸,好似仙子般的神韵。 因为李白的诗想象力极为丰富,经常有上天、出世那些联想,并且常常喝的酩酊大醉,越是喝的多写的诗越出彩,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誉,所以把他奉为诗仙。

3、诗仙李白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