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年有哪些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民俗: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民俗:发红包 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春节民俗: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春节民俗: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春节民俗:贴倒“福”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春节民俗:贴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春节民俗: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民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月之、时之”的“三”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春节民俗:逛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北方是吃饺子,南方是杀鸡吃 贴春联 挂年画 守岁 拜年 吃饺子

2、家乡的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

   春节的风俗: 除夕吃饺子、看央视春晚;大年晨起点旺火、放鞭炮;拜长辈,领押岁钱;早上或中午摆宴吃团圆饭;农村有舞龙到各家户驱灾迎福。

3、在你的家乡,人们过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包饺子,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谁吃到就会在未来的一年中发大财,身体健康,家庭美满 放天灯,在灯里写上自己的愿望,如果天灯飞得越高,你的愿望就越容易实现~ 自制汤圆等等 最传统的当然是放炮仗、烟花,有些人会一夜的麻将(牌),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贴春联、福字,老人会给孙子、女红包(压岁钱) 我们这过年时一夜都不能睡,这叫做守岁。早上早早的起来放鞭子,各家各户纷纷互相拜年 搜一下:在你的家乡,人们过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

4、春节习俗有哪些

   扫屋子,扫墓,吃饺子、汤圆! 扫尘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守岁 ?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拜年 ?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5、过年都有啥风俗习惯

   。意思是年廿八这天把家里里里外外扫干净。把这年不好的东西全部扫除掉,来迎接新年的来临。 。开油锅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萝卜糕,马碲糕等。 春节阴历正月初一,是东亚农历的新年,作为中国、日本、韩国、蒙古、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诸种习俗广泛保留于东亚各国,一般最流行的说法为过年。 目录 [隐藏] * 1 起源 * 2 小年大年 * 3 习俗 o 台湾 福建 * 4 参看 * 5 参考网站 [编辑] 起源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月日或2月5日。 [编辑]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 大陆规定的“春节法定假日”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1日至3日)三天。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韩语为“Seollal ?? ”(韩语“新的一年”的意思),法定假日;越南,称“旦”,这一假日的法定时间和中国相同,也是初一至初三。虽然各国称谓不尽一样,但是习俗差不多。 [编辑] 习俗 过年要挂的红灯笼 放大 过年要挂的红灯笼 *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 *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 扫尘, * 贴春联,贴年画, * 请神,拜神,送神, * 烧香,燃烛, *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 * 拜祖先, * 敲锣鼓, * 年夜饭,守岁, * 放鞭炮, * 拜年, * 压岁钱, * 踩高跷,舞龙灯, *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 尽管大陆春节法定假日是三天,但很多地方(特别是非国有单位)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编辑] 台湾 福建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闽南语发音) * 初一:穿新衣,祭祖,到庙里拜佛祈一年好运。 *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回娘家与家人团员,又称初二回娘家 * 初三:老鼠娶亲。从除夕到大年初二连续几天下来的疲累,到初三正是好好休息的时候,古人也说是爱护动物,不要扰老鼠娶亲的好事,故说初三困到饱 * 初四:神落地。诸神回到人间,家家户户准备祭品,祈神明保佑。 * 初五:隔开。新春结束,商店开张,祭拜财神。 (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一年到头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年初二吃开年饭。 ,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春节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鲜花来过节,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来年鸿运当头,走个桃花运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还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过年的摆设之一。 5. 拜年。无论带了多少礼物,但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表示姑娘对娘家的思念。 (红包或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利事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长辈面前开利事,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行通济,无蔽翳” 。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祈吉利好运和生财(生菜的谐音)。祭灶 扫年 年市 贴春连 年画 接财神 年夜饭 压岁钱 守岁 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6、你家乡的春节怎么过?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我们地处平原,过年还是挺有年味的,过了农历二十三就有年味了,各家都该准备年货了,首先家家户户离不开买肉,现在条件好了,猪,鸡,牛,羊肉都买上些,我们家乡每家都熟油,就是炸一些萝卜丸子,肉丸子,备着过年吃,过年时家里每个人会添置一些新衣服迎新年,大年初一都会穿上新衣,我们实乡农历初

7、请说说你的家乡过年有哪些风俗?

   小时候过年腊月二十三开始 杀猪宰羊 炸油糕、油条、果子、薯片。准备花生、瓜子、糖果。我们镇上只有逢开始蒸馍馍 做饼子 祭祀要用 蒸一天。

8、在春节,你们的家乡都有什么风俗?

   我是江西贵溪人,过年的风俗很有趣。过年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书面语叫“三十年夜”;春节是农历新年第一天到正月三十的跨年节日,贵溪人叫“正月间仂”,书面语叫“春节”。过年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一切都必须顺利,这样便叫“过得年好”,新的一年便平平安安;如果这两天磕磕碰碰,便担心新的一年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