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黄景仁,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清朝黄景仁《秋夕》

  清代诗坛寂寞,这是时代使然。诗词已经不再如唐宋,和科举,娱乐紧密结合,成为举国上下的风雅时尚,甚至清朝赶不上明朝,江南才子的风雅成就了民众的热捧,比如唐伯虎,柳如是。

  清朝有王世祯这样的诗人,流丽风雅,与历史的夹缝不轻不重的写着《秋柳》,技巧有余,深情不足,这当然不能怪他,清朝末年的龚自珍算是总结了这一阶段“万马齐喑究可哀“,文人上升到路径被卡死,只有少数的人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那已经和治国平天下无关,仅仅只是改变一下自己人生的命运,从奴隶到奴才而已。

  不是没有好诗或者好诗人,只是他们沉没在最底层,无论写了什么,大抵也因为别人寒蝉一样的沉默,诗和人俱化。就拿红楼梦来讲,谁人能够恳切的说,那里面的诗词都是曹雪芹所做?曹雪芹又何许人,他非时代的名人,事迹与心情都难考证,剩下如烟如梦,似真还幻的红楼梦。

  所以黄景仁的诗和人,分外的珍贵。这得感谢他的朋友洪亮吉,如果不是他的刻骨的惋惜,将黄景仁的诗词和生平总结归纳成集,他如同千百万不如意来过又去过的人生,消失在过往里。世上不乏天才,更不乏寂寞。

  黄景仁四岁丧父,家贫,刻苦读书。15岁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要知道有人白发苍苍还在考童子试。这是荣誉也是诱惑甚至是陷阱。因为走上这条路,意味着你终生都要为一级级考试奋斗,直到进入仕途。但实际这条路上,根本不是用来选拔人才,是用来淘汰人才的。所以黄景仁35岁个年头里,他在这天路上奋斗了二十年,连乡试都没有过。最后是陕西巡抚看到他确实有才,援助他成为县丞,可是还没有等到上任,他就病死了。

  那么这条路的背后是没有家庭的支撑,就像现在考研,是要学费和生活费的,而黄景仁不但没有这些,他失去了父亲,要养母亲,妻子和孩子。所以简而言之,寒门青凤,贫困潦倒。

  他的诗为什么让人动容,让朋友洪亮吉不遗余力的宣传,因为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有才华却千没有出路的人,写出了时代最深的悲音,是普通人的,是知识分子的,他的真率和敏感在诗里,他用生命写了,但更多的人是沉默。这也是黄景仁死后,反而成名,诗名远播。

  ”百无一用是书生。“他写的。

  “柴门惨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他写的。

  但我今天却是解读他的《秋夕》和《绮怀》,与李商隐的无题对照。这两位隔着千年的诗人,都有着情感的敏锐,而且黄景仁是用自己的真情心敏,破解了致敬了李商隐的《无题》,所谓今古才人伤同戚,只是萧条异代不同时。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那七夕的桂树堂边,剩下的是寂寞,听得见漏声滴答,一种属于秋天的情怀和相思,两个人处在两个地方是知道的。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我看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羡慕他们会一年一度相逢,但是我却是为了谁,在这风露的七夕,站了很久。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心像莲子一样,外面看起来甜,心中却是苦涩的,忧愁与相思,就像那春蚕绵绵,无有止境。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我这一生的情感,就像那秋天的幽兰花,自开自落,这一生没有缘分,只剩下相思。

  这首诗让人有似曾相识,却又别有凄楚分明。

  第一:它写得是黄景仁深刻沉痛的恋情。黄景仁少小失去了父亲,所以有一段时间,寄在舅舅家里,小表妹温柔灵动,对他分外爱慕和心疼,在类似青梅竹马的相处里,黄景仁手把手教表妹写字,爱上了这个温柔解意的妹妹。小妹妹在无人的庭院里,用自己的善良和温柔,天真灵动抚慰着这个孤苦少年。甚至两个人偷偷爱上了,只是因为在同一个家族,黄景仁又家贫,所以此事从开始就无法公开。

  但是这段恋情,黄景仁无法忘怀,因为这是他的初恋,对方是知他根底的自家人,再也不会有这样一种天生的知解和温柔,与他与她都是。

  黄景仁因为家贫必须四处奔波,女孩子自然到了出嫁的年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亲戚,并非永远见不到,但是惊鸿一暼,小立交谈,女子落叶成荫,黄景仁无语凝目,内心却波澜千万。每到七夕的时候,他都要站在星光下,为她,为自己。他相信自己和她一样互相牵挂,但是现实是两个人永远无法在一起。

  颠沛流离的黄景仁羡慕七夕牛郎织女还能一年一会,而他只能站在风露里看星星,因为那个女孩少女时曾经陪他数过春天最美丽的星星,他们有过孩子气的誓言和约定。他愿意,至少毫无结果和未来,他愿意,因为这是他的悲凉人生中不多的美好。

  那么在另一首《绮怀》里: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我们分明可以看到这两首诗的意境和内涵极其相似,都是说的同一件事,在七夕的夜晚,明明已经离曾经的恋情远去,但黄景仁仍旧为了心中的女子,放不下回忆和永恒的思念。可以说在《绮怀》里,他分明点出了时间,离最后见女孩子,离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美好,至少已经三五年,又或者竟是十五年。也证明了黄景仁的痴心。

  二: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对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的破解,在情感上达到了更高更深的程度。

  黄景仁的这两首诗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因为他巧妙融入了李商隐《无题》里的意境。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唐朝李商隐《无题》

  对李商隐这样的一首诗,很多人都喜欢里面的美妙,代表有情人相见时那种蓦然燃烧的欢喜,尤其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千百年来的感情佳句,但是正是由于李商隐的无题,虽然有时空感,却很难落脚具体的时间和场面。但是如果你读了黄景仁的这两首诗之后,你会忽然发现黄景仁至少破解了李商隐这首无题的时间。

  这是某一年的七夕,李商隐在秋天的华堂遇见了曾经的恋人,风和星辰都分外美好。也正是这样一个在唐朝作为公共节日的夜晚,李商隐和那个女孩子才有几乎一晚上的时间在公众场所相逢,这也才有了隔座送钩,分曹射覆这种联欢活动。身无彩凤,心有灵犀,也对照了天上的织女牛郎。

  而黄景仁的破解是来源于自身细腻深情的感情经历,所以他将李商隐朦胧的意境,化作了对所爱女子的真挚诗句,同时也致敬了千年前和他一样为情所困的李商隐。

  这是黄景仁的天才之处,以真性情来理解感情,甚至理解着李商隐。两个异代不同时的诗人在感情上有着类似的体验。但李商隐写得朦胧而晦涩,这是因为,他此时已经是有妻室,且在秘书省任职的小官僚,不允许他出现道德上的瑕疵,而化为含蓄动人的诗歌。

  而黄景仁的现实更加潦倒,爱情和回忆更加明确是他无望人生的寄托,虽然悲凉,但他愿意写出来,说出来,甚至仪式化。每年的七夕他都在守望。这是难得的朴素的落在现实的感情的平等。

  黄景仁的诗虽然没有李商隐浑厚绮丽蕴藉,但是他在清朝已经很难得了,那种悲哀与率真,直落入人心底的尖锐的忧伤,都不是同时代诗人所能提供的,他们除了粉饰太平,对情感也更虚无。这是黄景仁诗歌独特的魅力,像一只孤独的杜鹃,声音清脆凄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