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杨坚为什么能让突厥臣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众所周知,突厥是继匈奴与鲜卑之后,北方草原上新一代霸主。但是,其在与隋朝的对抗过程中,却长期处于下风。曾经一度无比强盛的突厥汗国,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了分裂与衰落。

  这一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隋文帝杨坚的一个政治策略。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于是突厥人便趁着隋朝立足未稳的机会,大举南下进犯。武威、天水、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延安等地遭到严重的抄掠杀伤,弄得“六畜咸尽”。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此时的突厥在与隋朝的对抗中是占据上风的。

  与此同时,杨坚采用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建议,利用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等人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使他们互相攻击。果然没过多久,突厥内部就出现了问题。当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最终沙钵略在西突厥和契丹东西两面威胁之下,便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愿意“永为藩附”。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这对于杨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只要突厥长期曾现分裂局势,各自为战,那么杨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而正是这一事件的发生,促使杨坚有了一个邪恶的计划。因为当时突厥即使在分裂之后,依然有着强大的实力,东突厥仍然是悬在隋朝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对于南边早就该灭了的陈朝,杨坚一直下不下去决心。

  怎么办呢?那就再让他们分裂一次吧。于是再公元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新汗即位,而在杨坚支持下,突利发动叛乱,东突厥陷入内战。如此一来,东突厥根本无暇估计隋朝,所以隋文帝得以腾出手来灭了南边的陈朝,统一了中国。

  而在此之后,杨坚一直支持着突利,利用他来维持北方草原得混乱局面,从而保证隋朝面对东突厥的优势性。此时的隋朝乃是香饽饽,突厥各方势力都来巴结隋朝,杨坚得以占据高位。后来,,都蓝可汗联合达头部落打败了反叛的突利,使得东突厥有了重新统一的形式,而这无疑将会给隋朝边境再度带来战火。杨坚很清楚这样的局势对于他是很不利的,于是他又玩起了老手段。杨坚再度支持突利,帮助其东山再起,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彻底分裂,对隋朝再无威胁。

  当时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意指圣贤的、富厚的君主,杨坚即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李世民的“天可汗”还得排在杨坚“圣可汗”的后面。

  所以,综上来看,杨坚玩转突厥,其实就一招,即“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利用对突厥内部的挑拨分化来保证自己最大的利益,既省事儿又有效。

  当然了,任何事都得掌握一个平衡,杨坚这一招之所以成功,是保证突厥的一个长期的分裂,让他们狗咬狗。其中心思想乃是离强而合弱,如果玩儿过分了那就麻烦了。这部后来在隋炀帝时期,东突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他儿子)带领东突厥再度强大,还把杨广吓得眼睛都哭肿了。

  这是由于杨广后期急于求成,军政举措失当,国家四分五裂,才让东*突厥汗国一度回光返照,扶植北方各路代理军阀,貌似复兴,但已远不可与隋初那个超级强权相提并论。

  所以以夷治夷可以,但千万不要养寇自重,同时还要保证自身的强大,只有强者才会无懈可击。

  对此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李成梁养努尔哈赤,你看养了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