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会用‘悲观厌世心已死’开头做首伤感的诗

月雪冰

我的心始终封闭,始终冰冷。愉快是我心灵的防护罩,我不会让任何人打破,如同我的家族。我得真名叫月雪冰,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相信。

我的世界只有我一个,

任何对我已不再重要。

闯入节界的人,

只有消失。

从前我是阳光少女,

现在却以改变。

我不再让任何人打开我的心节,

及至死去。

同伴一个个消失,

我却活在人类的身体里。

我心已死,

厌倦这个身体。

每次唱起天籁之声,

风儿仍如以前伴舞。

害怕黑夜,

却喜爱黑夜。

害怕冰冷,

却喜爱冰冷。。

我恨人类,

可这身体的主人却喜欢人类。

我恨这人类的身体,

我恨自己。

我是最小的,

也是最冷的。

我是最强的,

也是最完美的。

我没有主人,

却痴情爱上一名男子。

幻。

和我一样完美的神。

可他爱上这身体的主人,

雪儿。

唱起天籁之声,

唱起我的泪。

我已无依靠,

已无情感。

只有那辛酸的泪,

只有那冷,

与恨。。

恶魔的纠缠,

痛苦的情感。

我何需什么?

只需力量。

我心再死,

关闭那终于看见阳光的心。

身体不再温暖,

只需冰冷。

我在乎什么?

力量?

这身体的主人已死,

我仍无感情。

这身体已是我,

我已是这身体。

我已爱看夜色,

期待每次不幸。

我还是我,

只心已死。

我不爱微笑,

期待同伴苏醒。

我恨人类,

期待不再看见。。

我充满恐惧与害怕,

却不需人安慰。

更多的是悲伤,

心已冷

已死。。

二、失落的心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晚年归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的东皋,但心情不见得能像真正不问世事者那般平静。

这首诗就丝毫没有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调。 就以第一句那个”望”字来说,和陶氏的”见”字比即大异其趣:”望”是有所期待的,显得心绪不平静。

第二句更直接表示他浑身不自在,对一切现状不满意,却又连消除烦闷的办法也想不出。第三和第四句顺着第二句的意思加以渲染,”秋色”和”落晖”是熟悉中华古文化者一下子就能产生共同联想倾向的意象。

钱钟书在《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二十九则指出,这是”诗人体会,同心一理”:”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昏黄时分,触绪纷来”,而秋天又是万物摇落的衰飒季节,对于与大自然讲亲和的中华人士来说,自有一种悲凉的感受。因此,中华古典作家便往往以写秋日黄昏景色来传达自己心中的巨大哀愁。

王绩用到”树树””山山”这样的叠字,阔大的境界中不免含着烦躁,突出了他那种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的生命体验。第五和第六句还是从首句”望”字中生出。

这时他眼光一转,落在”牧人””猎马”身上,而这些人、马又无不带着”薄暮”的特色:”驱犊”而”返”,”带禽”而”归”。 人们都有所事事,生活充实,不像他因无事可做而感到空虚。

不过,从作为士族成员的王绩看,其内心世界恐怕还有另一层意思:一般人只忙于日常生活,谁能理解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谁会来帮助他消愁散闷呢!这样,王绩就更加省悟到自己的孤单:”相顾无相识”,只好独立苍茫,唱出怀念采薇者的诗句。 。

三、悲观厌世

大多人都有这样情绪的时候。

其实生和死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生孕育着死,死是生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死是另一种重生。

快乐的生,也快乐的死去吧。让存在流经你。

不要追问生命的意义。生命本身就是它的意义。

你之所以会悲观厌世,那是因为你感觉到无奈,感觉到世俗的樊篱让自己不能畅快的做自己。可是你有没有静下心想过,自己为什么要从众呢?那些所谓的责任难道就是自己一定要背负的吗?其实是你自己把自己拘泥于世俗,屈从于别人的价值观,才会这样的。

世人大多出生,读书,工作,生小孩,然后死去。如果你不想也重复他们的足迹,那就勇敢的做自己。

快不快乐只有你自己知道。听从内心的召唤,只做滋养心灵的事吧。

我们是光明的存在哦!。

四、求消极悲观绝望厌世的 言论、语句

现实很烦人。

未来是什么,现在是什么。该干什么,想干什么,怎么做才好。

不知道,不想去想。这辈子能干什么,努力学习,找个普通工作,无聊的过一辈子?现实太无聊了,太冰冷了。

和想找个地方躲一下,不想看这个世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现实理性主义者,到头来去想要躲避现实,突然极度的自厌。

貌似活到现在什么也没做成,也没什么擅长的,很失败啊。不想干了,什么都不想干了,没结果的。

反正干不干也就那么回事。没用的,这个世界上的人太令人作呕了。

好想躲进CLANNAD里,说真的,那种家庭很让人羡慕。反观现实,令人厌恶。

..。

五、活着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想过,或许这个问题偶尔在你的脑海中掠过,或许它将困绕你的整个人生,或许它总是在你不如意时常常浮现在心头……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小孩子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小孩子是最接近自然的,他们哭就哭,象下雨打雷,酣畅淋漓;笑就笑,如朝阳升起,光芒四射!他们哭着哭着,可以马上又笑起来,但这不是演员的表情剧,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是真率的、真实的,不掺半点的表演造作的成分,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的美丽——天然去雕饰!因为自然的东西,是最为美丽的!当小孩子有一天突然在想突然在问:我为什么而活着时,那是因为他们“成熟”了,或是长大成“人”了,他们从此就由“自然”的一分子进入了“人”的行列了。

人,不是“自然”的,因为自然的,是不会问为什么活着的。你说,一棵树静静地生长为什么,一朵花娇艳地开着为什么,一滴雨悄悄地落下为什么,一只鸟飞翔鸣叫为什么……问这些问题的是人!人是社会的,社会是名利高度聚集的“红尘”之地,很自然的一个小孩子进入其中,通过社会性的生活与教育影响之后就会越来越“懂事”了,他知道了贫富、苦乐、尊卑等的对比,知道了竞争,知道了压力,于是天真的单纯的自然本性就被“加工”成了“有理想”的人了。

是的,人为什么而活着?就是为“理想”而活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想”:或为金钱财富,或为吃喝玩乐,或为学业事业有成,或为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或为博得名声载入史册,或为帮助别人博爱天下等等,无论“理想”怎样千姿百态,归根结底其本质不外乎让自己活得更充实、幸福、快乐!然而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却是一个人一个样,当你非常口渴时,喝口开水也将感觉快乐;当你很饥饿时,没有菜吃饭也能津津有味;当你生了胃病时,哪怕面对山珍海味也毫无兴趣了;当你身着名牌西装,可感冒发烧时同样难受;当你身拥百万财富,而子女没有出息你也一样苦恼不已;当一个三轮车夫每一天能挣四五十块钱时,哪怕辛苦他也知足,而一个网吧老板每天收入要是四五百块钱,那他将是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了……从中我们不难看见,幸福和快乐是暂时性的相对性的对比性的,它的存在频率与一个人的欲望高与低、多与少息息相关——一个皇帝的幸福与快乐并不比一个农民多!现在,不妨回头看看,每个人的“理想”其实就是种种的“欲望”,说自己将来要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你的“理想”越多越远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你的欲望在膨胀!当你通过辛辛苦苦地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后,你是会幸福和快乐的,但紧接着,你必须再树立一个更高的“理想”,不然,你会因为自己没了前进的目标而深感空虚烦恼痛苦。 “理想”不是你现在手边正做的事,它总是属于明天,总是让你遥望着将来,“理想”是个无底洞,当你到达了这个“理想“的远方,在你眼前又会出现另一个你又想到达的“远方”,远方有多远,古往今来无人知道,因为无人能够到达啊!在“理想”的征途上,你永远只能追着“理想”这个远方跑,你是跑不过“理想”的,你可别忘了,“理想”就是披着美丽外衣的欲望啊!你怎么能跑得过欲望呢?人的欲望天生不会有尽头的!除非你停止了生命的脚步!更甚者,有些人临死时还放不下欲望,还记得《儒林外史》中那个严监生临终前伸出的两根指头吗?还记得吝啬鬼葛郎台垂死挣扎时对女儿说的“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句话吗?再看看民族英雄陆游吧,明知“死去原知万事空”,依然执着于“家祭无忘告乃翁”!其实他的“理想”在本质上也就是一种追求“功成名就”的欲望,只是因为这是为国为民,所以值得人们褒扬、称颂!或许大家觉得前两者做法是应该屏弃的,因为无幸福快乐可言,有的也是自私的狭隘的封闭的,但你怎么能知道他们没幸福快乐呢?你这样说,那是用你的目光去看待,可你不是他们啊!再让我问问,在陆游近一万首的诗作中你又读出了什么?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失意、打击、悲愤……你可以读出一个爱国诗人的无尽痛苦来,是的,是痛苦的,可是,这种痛苦却是一种美丽,它支撑着陆游的整个人生,成就了陆游“名垂千古”的精神!让后人读得如痴如醉!可以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对了,读到这里,你没发现吗,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随、互生互长,相辅相成的!它就是硬币的两面,它是矛盾的统一,是对立的和谐,正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说到底,这就是“自然”,就是老子的真言:“道法自然”!你不可能只有快乐,也不可能只有痛苦,但人总喜欢执着于快乐,总想丢掉痛苦,总喜欢做着“不自然”,甚至违背自然的事!快乐来了,人就时时想着快乐啊你别走了,你多呆些时候吧最好就一直留在我的身边;当痛苦来了,人又会想着痛苦啊你怎么落在我的头上,真是不公平,你快点走开——于是不自然的人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痛苦,根源在于这样的人总是不知不觉地对抗“自然”! 写到这里,让我们回头看看题目:人生的意义,要是你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