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三峡的诗句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喻为长江的珠冠。

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杜甫《长江二首》)“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李白也没有少写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三峡(《上三峡》)他的《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户晓。

而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也点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 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陈毅《咏三峡》)而郭沫若的诗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其一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二、一首描写“三峡”的古诗要有“诗名”“作者”“诗文”

三峡古诗选集 瞿塘峡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 长江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唐)杜甫 竹枝词 瞿塘峡口冷烟低, 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 寒猿暗鸟一时啼. (唐)白居易 ——————————————————————————– 瞿塘峡 峡山蒙蒙竟日闲, 扁舟真落画图间. 纵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塘两岸山. (清)张问陶 白盐赤甲 白盐云外落,赤甲雨中蟠. 峡坼天光细,山童石气完. 关河夔府秀,疏凿禹功难. 孤艇愁风雪,飘飘逼岁寒. (清)张问陶 瞿塘峡 白盐赤甲 白帝城边春草生, 黄牛峡里水波清. 追思昭烈千年事, 长使英雄气不平. (元)何同男 ——————————————————————————– 峡门秋月 烛龙不照古阴崖, 偏有明蟾度岭来. 三峡凭将秋送人, 双门似背月推开. 当关以望珠悬阙, 排洇而登镜在台. 好景一年刚一见, 莫辞风露立苍薹. (清)张宗世 夔州歌十绝句(选二)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赤甲白盐俱刺天, 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 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杜甫 夔州竹枝歌九首(选一) 赤甲白盐碧丛丛, 半山人家草人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 荔子天凉未肯红. (南宋)范成大 ——————————————————————————– 巫峡 三峡歌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 一夜猿帝明月中. (宋)陆游 巫山高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处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度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去,清秋见楚宫. (唐)李端 巫峡 云点巫山洞壑重, 参天乱插碧芙蓉. 可怜十二奇峰外, 更有零星百万峰. (清)张问陶 ——————————————————————————– 过楚宫 巫峡迢迢旧楚宫, 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 只有襄王忆梦中. (唐)李商隐 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唐)虚郊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 ——————————————————————————– 过巫峡 拥棹向惊湍, 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 耸出在云端. 雨晴时少, 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 凤竹扫空坛. (唐)李频 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 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搴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风, 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 人间来就楚襄王. (唐)刘禹锡 即事 暮春三峡巫峡长, 晶晶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 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 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 虚无只少对潇湘. (唐)杜甫 ——————————————————————————– 西陵峡 黄牛峡 好奇须过古巴东, 千水千山貌不同. 看到黄牛三峡尽, 可怜丘壑满胸中. (清)张问陶 上三峡 武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唐)李白 初入峡有感 上有万仞山, 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 阔峡容一苇. (唐)白居易 ——————————————————————————– 过东灵滩入马肺峡 船上急滩如退鷁, 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 心忆平波绿一篙. (宋)陆游 扇子岸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 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球弄月可忘年. 清游自笑何曾足,参鼓咚咚又解船. (宋)陆游 入崆岭峡 峡壁千寻并, 群峰一线开. 江声呼岸走, 山影压船来. (清)刘肇绅 ——————————————————————————– 入峡山效虚东野 峡山逼而峻,峡泉湍似琦. 峡草如毨毛,峡树多樛枝. 峡禽稚杜鹃,血吻日夜啼. 峡马类黄狗,不能长鸣嘶. 峡晓虎迹多,峡暮人迹稀. 峡路如登天,猿鹤不敢梯. 仆兼负嵎哭,我亦呷吟悲. 悲吟不成章,聊赓峡哀诗. (南宋)范成大 新滩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番番从高来,一一投涧铲. 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 鸬鹚不敢下,飞过雨翅轻. 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宋)苏轼 过黄牛峡 黄牛来势泻巴川, 叠日孤舟逐峡前. 雷电夜惊猿落树, 波涛愁恐客离船. 盘涡逆入嵌空地, 断壁高分缭绕天. 多少人经过此去, 一生魂梦泊潺湲. (唐)张蠙。

三、描写三峡的古诗有什么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

小鱼散复合,????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

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

(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

(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

(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1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李白) 。

四、描写三峡的诗句

杜甫三峡名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李白三峡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写三峡的古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苏辙《巫山赋》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苏轼《新滩》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 民谚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的《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六、要描写三峡的诗句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写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早发白帝城》赏析: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以上所以资料都是复制相关网页的只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知道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可以不用给分,但是要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