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鄂尔泰一生有何贡献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清朝雍正五年,正逢雍正帝50岁大寿,朝中官员纷纷来贺。在寿宴上,雍正满心欢喜,多饮了几杯。忽然,雍正想起了一位大臣,此人现在身在云南昆明,并不能来京城为雍正贺寿,雍正心中颇为遗憾。雍正思来想去,端起桌上的果盘,吃了一口后,命人将这个果盘送到昆明,并带去一句话:“朕亲尝食物寄于卿食,此如同君臣面宴会也。”到底是何人,能够让雍正如此牵挂呢?这个人名叫鄂尔泰,时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

  雍正是一位爱憎分明的帝王,喜怒形于色,遇到自己喜欢的大臣,定是青睐有加。例如,雍正登基之初,年羹尧红极一时,雍正曾不远千里把荔枝用八百里加急送到西北军中,让年羹尧“尝尝鲜”。年羹尧的荔枝,和鄂尔泰的果盘,实际上异曲同工,它们早已不是食物,而是雍正对臣子的宠信。

  鄂尔泰出自满洲镶蓝旗,20岁中举,进入仕途。但在康熙朝做了20多年的官,鄂尔泰仅仅是个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时常作诗自嘲,对自己的仕途十分悲观。雍正为皇子时,曾有事求鄂尔泰,鄂尔泰为了不卷入皇子争斗,没有答应雍正的请求。所以,雍正登基后,鄂尔泰更加觉得自己前途无望。没想到的是,雍正一直记得鄂尔泰,他觉得鄂尔泰连皇子都敢拒绝,是个正直的人,所以给予重用。雍正元年,雍正破格提拔鄂尔泰为及江苏布政使,两年后,改任云南巡抚,后晋升为云贵总督,从此鄂尔泰在西南经营7年之久,为雍正的西南大计做出卓越贡献。

  从明朝开始,云贵总督负责云南、贵州两省,两广总督负责广西、广东两省,已成定例。但在雍正年间,唯有鄂尔泰比较特殊,鄂尔泰身为云贵总督,却总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这是因为云、贵、桂三省都存在大量的“土司”。而鄂尔泰要帮雍正完成一个艰巨的改革任务——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的事情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西南诸省的边疆大多存在土司制度,长期以来,土司以“合法”的身份管理他们各自的土地和乡民,相当于是土皇帝,土司可以任意主宰自己土民的生死,和奴隶主无异。改土归流就是要拔掉这些土司,派朝廷的流官来管理当地百姓。鄂尔泰剿抚并用,第一年就灭掉了1600多个土司,因为改土归流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鄂尔泰在西南经常面临多种困难和危险,甚至被人多次暗杀。但鄂尔泰从不退缩,仗着雍正的信任,坚决完成任务,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鄂尔泰担任云贵总督多年,是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他不仅善于用人,还懂军政,是雍正重点培养的人才。他的人生格言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简而言之,就是不在小事上计较。云南大理有一位姓刘的知县曾多次顶撞鄂尔泰,鄂尔泰认为对方耿直,反而举荐此人,可以看出鄂尔泰不拘小节。

  雍正即位以来,在军政大事上一直依赖怡亲王胤祥,胤祥处事通透,对雍正忠心耿耿。胤祥对鄂尔泰一直十分看重,鄂尔泰的云贵桂三省总督大印,就是胤祥亲自督工监造的。雍正八年,胤祥病重,临终前曾向雍正推荐鄂尔泰入京。胤祥的去世,让雍正十分伤心,甚至一病不起。远在西南的鄂尔泰给雍正写了一道问安的折子,大意是让雍正注意身体。雍正在奏折中对鄂尔泰说:

  “今不幸朕弟舍我先逝,朕方寸大乱,心忐忑矣……若得卿在廷,朕寝食俱为之安宁矣。”

  雍正洋洋洒洒给鄂尔泰写了一千多字,他的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十三弟胤祥病逝了,我失去一个良佐,非常伤心,现在缺一个人顶替胤祥的位置。

  第二,这个人已经选好了,只有你鄂尔泰才能接替胤祥。你如果来京城,我就能睡得香了。

  第三,你赶紧把手头未完成的事情做完,等待我召你入京。

  翌年,鄂尔泰被召回京城,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并且入军机处,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鄂尔泰都位居另一位中枢大臣张廷玉之前。

  鄂尔泰和张廷玉搭档,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在雍正晚年和乾隆初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雍正临终前特意交代,鄂尔泰应当配享太庙。可惜的是,不管是张廷玉还是鄂尔泰,在乾隆朝都几乎毁誉。乾隆二十年,鄂尔泰的门生胡中藻因文字狱被诛杀,乾隆认为:“若鄂尔泰犹在,当治其朋党之罪。”因此,将鄂尔泰的名字移出贤良祠。实际上,当时鄂尔泰已经去世10年,乾隆明知此案和鄂尔泰无关,仍要打压鄂尔泰。因此说,名臣和明君是相互成就的,鄂尔泰能遇到雍正这样的帝王,是人生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