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刘邦乃一介布衣出身,却打造出了一个集天下英才于一体的强大集团,从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在刘邦集团中有几个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刘邦起义前在沛县的几个狐朋狗友在后来都成为了身具开国将帅的大才,其中要属五位最为耀眼,堪称五绝。

  萧何本只是秦朝的一名小县吏,刘邦起义后一路追随,在其称帝路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被刘邦封为丞相,其文治能力堪为当时天下雄,故可号称文绝。

  周勃本只是个吹丧的农民,追随刘邦后立下了赫赫战功,数次力挽狂澜于既倒,乃是汉军中的真正柱国虎臣,则其可号称武绝。

  樊哙本只是个卖肉的屠夫,追随刘邦后成长为了步战中的真正悍将,逢战必身先士卒,汉军中勇战派的一面旗帜,可称为布战之绝。

  夏侯婴本只是个管马房的,追随刘邦后成为了车战中不世奇才,天生的马夫,一辈子与马为伍,可堪称车战之绝。

  曹参本只是个小小的狱掾,先是追随刘邦南征北战,后又下马执笔做丞相,可谓是上马可安邦,下马能治国,文武双全,这样的人历史上都不多见。

  这些人原本都只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犹如历史洪流中的一颗小小沙砾,但为何在追随刘邦以后便大放异彩流芳百世,难道说他们天生就是金子,那未免也太巧合了吧!诚然这些人原本是有些本事,但只靠这些本事做到开国功臣的地步那定然是不可能的,那为何最后偏偏是他们几个,而不是张三李四王五,其实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些刘邦和他们关系好的故事那都是结果导向,是因为他们最终脱颖而出,所以他们和刘邦的故事得以流传。

  刘邦沛县集团大约有5000人,或许还有本多和刘邦关系好的,但在早期的战争中丢掉了性命,连名字都不曾留下,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韩愈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十户人家总能挑出那么一两个比其他人优秀的,一群马之中总能挑出那么一两匹比其他马跑得快的,而萧何等人就是在人群中比别人优秀的人,马儿中跑得快一点的千里马,所以说他们的脱颖而出并不能说明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都是大才,而是五千分之五的概率选出来的佼佼者,而且他们最终能具备开国将帅的大才和刘邦这个领导人有很大的关系,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毫不吝啬激发动力

  一个企业的成功和团结自然分不开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照顾员工的利益,如果员工利益得不到保障,试想谁还会拼命工作,刘邦能够认清这一点并将之发挥到了极致,他对功臣的奖赏非常大气,给平民下属足够的盼头和上升通道,刘邦彭城兵败后,对张良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东之地我不要了,谁能帮我打项羽我就给谁,而且刘邦言出必践,他手下的员工对此都深信不疑,刘邦在封赏之事上精确到何种程度呢?

  自芒砀山起义,刘邦就建立了功劳簿,起兵初期诸事草率,大家打到哪儿算哪儿,当时的刘邦充其量只能算个流浪军阀,但他依然没有忘记要准确的记录诸将的功勋好论功行赏,拿樊哙来说,他的杀敌人数在功劳簿上精确到了个位数,非有功不得侯,如此细致的鼓励机制,樊哙等人自然是拼尽全力的杀敌立功,毕竟这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试想如果一个老板在创业初期,就把作为屠夫的你所有成绩都记录下来并予以封赏,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恐怕有点上进心的都会去努力磨练自己,这就是刘邦手下用尽死力的拼搏过程,刘邦此举成功的激发了众人的斗志和潜力,所以才会越来越优秀。

  二、起点不代表终点

  刘邦的这些手下出身确实是五花八门,起点很低,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期的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是最普通的人,经过血与火的锻炼也会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樊哙、周勃等人起初是没有经验,在攻打沛县的时候就能看出,毫无配合,完全是一帮乌合之众,但在后来的一次次战斗中慢慢的积累了经验,萧何原本只是个刀笔小吏,起初只能跟着刘邦安抚人心,后来掌管刘邦的后勤,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最终做到了一国之相,也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人的潜力也是无穷大的,只要你认真负责不断学习,总有会出头的那一致。

  三、知人善任,给予平台

  刘邦知人善任的本事众所周知,他能精准地抓住每个人身上的长处,并且给予其能够充分发挥的平台,比如说萧何,刘邦刚起义时,萧何在集团中认的是运营总监,负责给刘邦出谋划策指引方向,但萧何的数次出策都差强人意,刘邦发现这一问题后果断将其放到了后勤部长的位置上,据此萧何才发挥出了他的不世之才。

  如果刘邦没有给萧何调换岗位,任其发展下去,那么萧何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吗?显然不能,所以说一个好的平台非常重要,刘邦能够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亮点,并将其送到最为适合的岗位上,才得以让这些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试想如果让樊哙去管理后勤,萧何去前线带兵打仗,结局会如何呢?

  四、跟对了老板

  如果说刘邦胸无大志,那么萧何等人可能不会被埋没但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刘邦从小便志向远大,很多人都知道刘邦从不下地劳作,整日游手好闲,而刘邦对此毫不在乎,因此被乡里称为小混混,殊不知刘邦志不在此,少年时的刘邦就想成就一番事业,曾远行至大梁欲投入信陵君门下,谁曾想到了以后才知道信陵君已死,这时听说张耳在招收门客,又跑到了外黄投到了张耳门下,两人结成了知己。

  后来秦统一六国张耳遭到通缉,刘邦这才回到家乡,秦始皇巡视路过沛县,所有人都对其避而远之,只有刘邦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刘邦的远大志向深深影响着萧何等人,所以刘邦集团的目标一开始就很明确,就是天下,因此每个人都在为之而付出努力。

  五、时势造英雄

  要想取得成就,自然和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个英明的领导人也很重要,但重要的还是时代,自古乱世出英雄,若关羽、张飞没有生在汉末乱世,那么他们也就无法一展身手成为流芳百世的人物,恐怕他们的一辈子也只能是个卖枣杀猪之流,刘邦和沛县的一帮朋友也一样。

  虽然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起兵伐秦,但反过来想,若不是他们生逢乱世走投无路,他们怎么会有机会建功立业,怎么会有机会强大自我,怎么会有机会封侯拜将,怎会有机会流芳百世,反倒是这种绝境造就了他们,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潜力,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最终让他们成为了治国统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