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焦氏,末代皇帝溥仪的乳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像溥仪这样的王公子弟,家里人都要给他找个乳母,以顶替生母的喂养职责。

  溥仪生在醇王府,父亲是当朝赫赫有名的醇亲王载沣,他本来只有继承王爵的资格,1908年11月14日清朝光绪皇帝无子而死,慈禧太后就招来载沣,宣布要将他的儿子溥仪立为皇帝,继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11月15日,患了痢疾的慈禧太后就突然去世,溥仪成为了真正的皇帝,载沣成为了清朝的摄政王。

  名义上,溥仪的父亲已经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了,载沣只是他的臣子,自然没有教导溥仪的权力。宫中的五位太妃,都是同治和光绪的妃子,与溥仪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自然也不愿意担负教导皇帝的职责,能带给溥仪人性化教育的人,就只有他的乳母焦氏了。

  进醇王府养家

  焦氏一家是直隶人,有几年直隶因为洪水而发生饥荒,灾民们涌入京城。在路上,焦氏的父亲曾几次想抛弃这个女儿,因为他实在是没力气继续用担子挑着这个女儿了。

  就这样,焦氏被无数次地仍在了路上,她那不忍心的父亲,又无数次重新把女儿抱起来放进箩筐里。

  父亲、母亲、九岁的儿子、三岁的女儿,一家人与死神抗争,终于熬到了京城,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一些好心人开办了粥厂,帮助这些一无所有的难民维持生计。在京城,父亲给儿子找了个剃头匠的师傅,让儿子留在京城当学徒,这虽然是个注定会家徒四壁的职业,但总比在老家种地要好得多。

  饥荒过去后,一家人回到了老家,本来想安稳度日。

  谁料到1900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又对清朝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家子不堪战火,再次逃难到京城。此时焦氏已经13岁,她投奔了一平如洗的哥哥,哥哥也无力赡养她,万不得以之下,只好把她卖给了一个姓王的人当媳妇。

  这个人患有严重的肺病,对焦氏不是打就是骂,任劳任怨的焦氏熬了三年,终于有了一个女儿,而她的丈夫也因为病情去世了。

  母女两加上公婆,一家四口无以为生。此时醇王府要给刚出生的溥仪招乳母,刚生下女儿的焦氏,便把自己买进了醇王府。

  溥仪三岁就入宫当了皇帝,由于年龄小,入宫一段时间后,溥仪已经认不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而他的亲身父母为了避嫌,也不能随意去看望溥仪,只有载沣能以摄政王的名义,一年有见溥仪的几次机会。

  宫里的五位太妃也从不把自己当作溥仪的母亲,对他没有任何责任感。溥仪的师傅也只会教一些例如“皇帝至尊”的道理,所以那个时候的溥仪,除了知道自己是皇帝,其余的什么也不懂。

  他不知道别人也有尊严,不知道别人也会疼。为了取乐,他可以把一个头发斑白的太监,用高压水枪击得昏死过去。为了发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让太监们挨棍棒的殴打。

  只有乳母会告诉溥仪:“不能把铁砂装进点心里,太监们吃了会磕坏牙,到时就不能吃饭了,人不吃饭可不行。”、“不能拿火枪把铅弹往太监们的房间里打,打到人可不行。”

  从此溥仪才明白,“别人”也是人,而不单单是自己的“奴婢”,他们不吃饭也会饿肚子,他们也会感到疼痛。

  溥仪吃奶到九岁,对乳母很有依赖感,将她当作了自己的母亲,也只有乳母愿意教他做人的道理。

  可能是太妃们的嫉妒心作祟,有次一些宫女与一些太监发生了冲突,太妃把很多人赶出了宫,顺带着就把乳母赶走了。

  溥仪在太妃面前又哭又闹,要找自己的“嬷嬷”,可是太妃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把乳母再找回来。

  从此以后,溥仪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亲人,他还失去了唯一能教他道理的人。此后溥仪动不动就令人责打太监的坏习惯愈演愈烈,他的师傅们进行劝阻都没有用,太妃们则是根本不想管这种事,溥仪性格中的弊端再也没人愿意去给他纠正了。

  而等到乳母出宫后才发现,自己的女儿早已经死去了。原来她进醇王府不久之后,她的女儿就因为营养不良而死,醇王府的人怕这事会影响乳母,导致溥仪“吃不饱”,所以就把这事瞒了下来,而乳母也是一直到回家之后,才知道这个令人悲痛越绝的消息。

  乳母出宫的补偿,大概也就是几两银子,她在宫中的俸禄,也无非就这么多。而就是这一点钱,让她家破人亡,让她失去了最重要的亲人。

  养育的是一朝的皇帝,自己却只有这种悲惨下场。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所有人的悲剧,在那个时代中,又有谁没经历过这种程度的痛哭呢?我想很少有人这么幸运。我们只能祈祷这种悲剧的时代不再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