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颜回。

  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颜回和子贡是其中的佼佼者。七十二个门生中,颜回的道德心性无人能比,子贡的知识见闻无人能出其右。

  就能力而言,子贡是超过颜回的,就品德而言,经过孔子的教导后,子贡也只比颜回逊色少许。

  能力对比

  子贡是孔子门生中成就最为显著的弟子,他出生商人之家,很有商业头脑,早期通过商业贸易,赚够了钱。

  后来又做过鲁国和卫国的国相,在一次鲁国即将被齐国侵略时,子贡通过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齐国、吴国、越国、晋国之间来回游说,

  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

  齐国田常在齐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并且能在齐国一手遮天,为后来田氏代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国当时的国君是夫差,最后被越国勾践所灭,其中子贡在这里起到重大作用;晋国没有了吴国这个强敌,却开始内部斗争,导致君弱臣强,为后续三家分晋埋下伏笔。

  可以这么说,春秋走向战国,子贡在其中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子贡的成就,就个人而言,他通过经商获得了大量钱财,赢得在世上生存的资本。就政治而言,他改变了一个时期,就任两国国相。

  而颜回,孔子就这么说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的是颜回吃的饭就那么一小框,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中,正常人受不了这样的贫穷,而颜回仍然诚心向道,专心学问。颜回是贤人啊!

  通过这,我们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专心高学问的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赚钱,他不会,所以日子才过得穷苦。颜回的父亲颜路也是孔子的学生,颜回之所以饿不死,多半是靠自己父亲颜路的供养,是个啃老族。

  就个人生存能力而言,颜回不如子贡。

  在政治上,颜回没有做过任何官职,孔子问他为何不仕,颜回说道:“我家中的田地足够让我吃穿不愁,学习能让我快乐,如果做官后,学问就要落下,所以我不愿为官。”不做官的颜回虽然有政治主张(和孔子相同,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终究没有实施过。

  所以,就政治而言,颜回的建树和子贡对比,就如同是云泥之别。

  在春秋那个战乱的年代,个人生存和政治成就完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才能,对比一下,子贡的才能远远高于颜回,或许这只是表面,颜回不定也有能力,但他没有表现出来,我们就可以说,颜回不如子贡。

  道德、心性层面上的对比

  颜回虽然能力不足,却是个道德楷模。孔子这么说颜回,“有个叫颜回的人,不迁怒于人,同样的过错他不会犯第二次,他能够安贫乐道,专心学问;也能够团结同学,亲近师长。在颜回的影响下,我的学生愈发团结,道德水准也越来越高。”

  孔子周游列国,断粮了七天,子贡凭借自己手段弄来了粮食。颜回去煮饭时,避免浪费,就捡起掉进灰尘的粮食吃掉,子贡以为颜回偷吃,就向孔子打小报告。后来才搞清楚原因,子贡为此感到羞愧。

  子贡刚成为孔子学生时,认为孔子不如自己;两年后,觉得孔子和自己的学问差不多;三年后,子贡就开始佩服孔子,认为老师的学问犹如深渊,自己远远不如。

  子贡自身有一定傲气,不肯放下身段。在周游列国时,孔子的一匹马吃了农民的庄稼,子贡上前讨要,讲得是微言大义,农民完全听不懂。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身在高位的子贡一直把自己捧得很高,不愿俯身和平民交流。经过孔子的一番教导,子贡改了过来。

  鲁国鼓励本国人出钱去赎被外国抓去充当奴隶的本国人,回国后可以找官府报销。子贡占着自己有钱,推迟不受,孔子就批评他,说:“你不要报销的做法会形成社会上的道德绑架,大家出钱而得不到报销,白白损失,到最后,大家都不愿意出钱去外国赎人了,鲁国的这项政策就会失败。放下你的傲气,从多方面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会让你的学问越来越深。”

  子贡在孔子身边越久,经过教导和颜回的影响,他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少,到最后,子贡与颜回在道德、心性上面也相距不远。

  经过综合对比,我们会发现,子贡会比颜回要强一些。但孔子却偏爱颜回,在所有门人中,孔子对他的称赞最多,为什么呢?

  颜回死后,孔子悲痛不已,认为是上天觉得他太好了,要把他带离人世间,颜回死后,世间就再也出现不了他这样的人了。

  孔子死前对子贡的评价却是这样:“子贡能力出众,是国之大才,但锋芒毕楼,我死后,就没有人可以打磨他了,这样他是不会长久的。”

 

  孔子偏爱颜回的理由

  颜回完全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政治主张和孔子基本一致,试问有哪位师傅不愿意有人能完全继承自己的意志?

  孔子是一个道德标准特别高的人,而颜回的道德标准完全契合孔子,甚至孔子都会佩服他。

  只要是正常的老师,都会喜欢那些老实学生,颜回不仅能够自己老实,和他接触久的同学也慢慢变老实了,这让身为老师的孔子减轻了工作量。

  颜回早逝,对于英年早逝的人,常人内心不免会产生怜惜,孔子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可能也是孔子偏爱颜回的一个理由。

  孔子为何时不时要敲打子贡?

  子贡虽然很尊重孔子,但他有自己的个性,对于孔子所说的话他不会照着去做,而是先从自身出发,去辨证,去试错。他会怀疑孔子的权威,甚至有些政治主张还和孔子相悖。所以孔子认为子贡自身锋芒太盛,时不时就要敲打一下。

  如果说颜回是一个好孩子,那子贡就是一个让老师操心的熊孩子。孔子虽然偏爱颜回,但在临终前对子贡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子贡对他的尊敬孔子也是看在眼里,子贡的帮助,他也记在心中,教导子贡时虽然会严厉一些,但出发点都是好的。

  好在,子贡在孔子的教导下,慢慢学会了谦虚。他的天资其实不下任何人,包括孔子最看重的颜回。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更强一些?”子贡回答:“颜回知晓了一个知识后能够知道相关的其他十个知识,而我只能知道两个,他比我强。”这是子贡的谦虚之词,我们现在都知道,子贡比颜回强得不是一点半点。

  不管孔子怎么评价子贡,后人对子贡的评价都比颜回高,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在迎接子贡时以贵宾之礼;司马迁在介绍子贡时,文字要比颜回多上两三倍。

  可见,从客观事实上,子贡要比颜回强。孔子偏爱颜回,受到的是主观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