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义隆为何会被推上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义隆本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第三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前有大哥刘义符,再有二哥刘义真,刘义隆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但是他最终却又被人推上了皇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还要结合刘宋建立政权之初的政局形势来具体分析。

  一、刘宋建立政权之初,政局形势是什么样的?

  1、刘裕寒门出身建立政权,但是朝政上还是需要仰仗门阀士族

  刘裕的小名叫做寄奴,出生不久母亲病逝,父亲不愿意养他,姨妈看不过去才选择将他接到自己身边抚养。他虽然号称是汉高祖刘邦弟弟的后人,但是其实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寒门出身人士。

  刘裕是一个十分有本事的人,他在东晋为臣的时候,帮助东晋朝廷平定过多次起义,凭着累累的战功以一介寒门身份,成为了门阀定终身的东晋朝堂的实权人物,最后更是代晋自立,建立刘宋政权,开启了南北朝副本。

  刘裕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寒门出身,也亲自感受过魏晋时期门阀地位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可以说他是亲眼见证了,曾经强盛的西晋自从衣冠南渡之后,皇权逐步衰弱,权利全部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后一日日衰败下去的东晋王朝。

  在“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中,身为一国之君的司马氏皇族甚至连作为“夹心饼干”的权利也没有。

  刘裕作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皇帝,建立政权之后,自然不希望自己费尽周折得来的江山最后是给别人打的,于是他吸取了前朝东晋的教训,在执政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土断,以纠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举善旌贤,振兴教育。

  但是刘裕通过这些举措并不是说就可以一下子将门阀士族打击的落花流水,在刘宋,门阀士族依然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刘宋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在朝政上还是需要仰仗门阀士族的。

  2、刘裕重用寒门子弟,形成新起的庶族,庶族、士族和皇族之间存在权力的争夺

  上面也说了,刘裕建立刘宋政权之后,因为吸收了东晋的教训,于是对于跟他一起建立新政权的世家大族就有了非常复杂的感情,他们的权利是一定要削弱的,但是如何不动声色,循序渐进地削弱世家大族的权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这位出身寒士的皇帝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通过重用寒门子弟,然后形成庶族,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一个权利的平衡点。比如说,我们可以刘裕采取的以下政权中看出他扶持寒族和打压士族的决心:

  首先是整顿吏治。

  刘裕寒门出身,体味过人家疾苦,懂得为老百姓着想,不失为一个勤俭的好皇帝。

  皇帝都这样节俭了,那些个大臣尤其是过去习惯高高在上的士族子弟们,如果还保留着过去鱼肉百姓的习惯,那么简直就是可以称之为在顶风作案了,皇上怎么可能会看着这些“蛀虫”腐蚀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呢?

  于是他下令整顿吏治,为此甚至罢免甚至处死了不少出身皇族或者士族的官吏,也算是在“杀鸡儆猴”了吧!即便顶风作案的是自己的亲信,刘裕也毫不留情地严厉惩罚,严重的也会处死。

  虽然说这个方式主要是想使政治更清明,但是也清扫掉了不少沽名钓誉的门阀贵族子弟。

  其次就是重用“寒门之士”。

  只要你有本事,就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比如说刘裕在还没有当皇帝之前,身边就有好几员猛将,像檀道济,刘穆之等等,他们并非全部出身士族,大多寒门出身,这些拥立刘裕建立刘宋政权的寒门人士,在“上位”之后就与早先的士族存在了竞争的关系。

  最后是发展教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落,家学兴起,这使得寒门子弟很少能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当初曹魏政权建立之初,就是因为官府急需人才,而因为官学衰落,家学兴起,所以人才大多都是掌控在士族门阀家族手中,政府想要“征用人才”就必须要先对门阀贵族妥协。

  魏晋后期士族门阀家族的权势地位可以比皇帝还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刘宋政权建立之后,为了避免出现魏晋时期门阀掌握人才输出主动权,渐渐压制皇族,刘裕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了。

  于是他下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

  当家学衰落的时候,士族门阀家族将不再具备过去在人才上的优势地位。

  刘裕通过扶持寒族,形成新起的庶族,压制士族的各种手段来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刘宋的江山不会出现想魏晋司马氏那样的情况,于是最终出现了“士族居高位,寒门掌机要,皇子镇强藩”的格局。

  二、为什么最终刘义隆会被推上皇位?

  前面也说了,刘裕通过重用寒族的方式来压制士族,寒族很明白自己的作用,可士族眼看着自己的地位日益下降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碰巧这个时候刘裕去世了,于是他们“反扑”的机会来了。

  1、少帝刘义符和刘裕二子刘义真被认为不符合担当皇位重任,皆死

  刘义符是刘裕的第一个孩子,他出生的时候,刘裕已经是不惑之年,对一个四十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的刘裕来说,刘义符真的是老来子。

  但是刘裕本人并没有什么文化,刘义符出生之后因为他要四处征战,因此并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这个孩子,等到发现的时候,刘义符已经长歪了。

  因为是长子的缘故,加上刘裕去世的时候其他孩子都很小,刘义符自己也不过才十七八岁,所以最后还是把皇位留给了刘义符,并让谢晦与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等人一起,辅佐少帝刘义符。

  刘义符不愧是一个迷途少年,继位之后不思悔改,父亲去世了,还整日只知道玩耍嬉戏,军国大事就更别提了,群臣谏言也充耳不闻,甚至连北魏兵犯境,刘宋作战失力这样的大事也不管不顾,最终被辅佐他的檀道济等人废黜,没过多久就杀了。

  后来更是以差不多的方式将原本顺位继承皇位的儿子刘义真也杀了,事后刘义隆被推上皇位的时候,这些胆大包天杀掉皇嗣的臣子也都惊惧不已,生怕皇帝事后找他们算账,最后不得不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宋书》记载:“时帝於华林园为列肆,亲自酤卖。又开渎聚土,以象破冈埭,与左右引船唱呼,以为欢乐。夕游天渊池,即龙舟而寝。”

  身为皇帝的刘义符和身为皇嗣的刘义真竟然被臣子以这样的方式杀掉了,从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权利有多大,或者他们为了扶持自己满意的皇帝有多不择手段了。

  2、朝臣想要扶持一个好把控的“傀儡皇帝”,好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利益

  不管是寒族还是士族,在刘裕死后,新皇继位之初,心里都会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希望扶持出一个听话的皇帝,甚至在士族眼中看来,能够回到魏晋时期的那种状态最好。

  魏晋时期的朝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权利几乎就全部掌握在少数几个家族手中,他们可以在别人的江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肆意妄为,好不快意,最好是扶持一个傀儡皇帝。

  但是,士族和寒门出身的朝中大员毕竟彼此之间的利益有时具有相关性,有时又能因为各自利益点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因此在刘义真死后,有的人提议立刘裕第五子刘义恭为帝,但是被更有影响力的徐羡之驳回,徐羡之看上了第三子刘义隆,于是百官都上表说要立刘义隆为皇帝。

  至于为什么徐羡之选择立年纪更大的刘义隆为皇帝呢?年纪更小的刘义恭不是更好把控吗?

  可是朝中并不是只有这些人是聪明的,刘家的其他皇族成员也不可能看不出这些臣子内心的小九九,如果立年纪更小的刘义恭为帝,那么刘宋政权极有可能重蹈东晋的覆辙,刘宋政权有名无实。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刘宋皇室一定会大力反抗这个举措,刘宋的政权毕竟还是刘家的,为了能够“两全其美”双方都能满意,最终选择了立当时仅存的皇子中年纪最大的刘义隆。

  刘义隆被推上皇位,和刘宋政权建立之初朝中的局势有很大关系,庶族,士族以及皇族三者之间的利益纠葛更是充当了催化剂。

  那些臣子推刘义隆登位的时候期望他是一个安安分分的皇帝,但是登上皇位的刘义隆并不是傻瓜,他很清楚,以自己目前的情况是没有和这些朝中重臣较量的资格的,于是这位少年皇帝选择对过去徐羡之几人的行为留中不发,与此同时将檀道济拉入自己的阵营中最后不声不响的夺了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所以说,刘义隆能够登上皇位也不全是凭着运气,他也是一个很会扮猪吃老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