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马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表达了北伐的重要性与意义,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先是让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军队出斜谷作为疑兵,摆出要攻打长安的样子,以吸引关中主力大军,与此同时,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大军出祁山。由于曹魏事先没有准备,导致陇右五郡中的三郡望风而降,一时间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曹叡不惜亲率大军坐镇长安,并排除张郃救援陇右。此时参军马谡领了诸葛亮的军令坐镇街亭,只可惜马谡没能守住街亭,就此被张郃击败,第一次北伐也因此无功而返。在此之后,诸葛亮就将马谡斩杀。

  事实上,古代征战虽然有常胜将军一说,但并没有哪个将领能够保证从来都不败的,毕竟一场战事的胜负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因此领的军令没有完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正因如此,在张郃被张飞击败后,曹操没有处置张郃,诸葛瑾率军征讨曹魏失败,孙权也没有处罚诸葛瑾,既不按张飞失守下邳,刘备也没有将张飞斩杀,而马谡也只是违抗了诸葛亮的一次军令而言,为何他就会被诸葛亮斩杀呢?

  在古代战争中,将领出现如下几种情况是必须死的,第一种就是谋大逆,即在出征的时候毁坏宗庙,山陵,宫阙等,第二种是以下犯上,也就是谋反,这是逃不掉的死罪,第三种是动摇军心,即在重大长河违背君王命令,从罪名上看看,这一种从罪名上算“谋叛”,与谋反有一定差别,第四种是私募兵马,超过一定数量而不上奏也是死罪,第五种是滥用军权。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将领被处死的原因是出现重大决策性食物或者犯了重大错误,导致必胜的仗打输,而马谡就属于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马谡都没有活命的几率,毕竟他不光出现了战略性决策食物,同时还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而当时马谡的决策是可以左右第一次北伐的最终结果的,在此之后,魏国加强了对边疆的防雨,诸葛亮只能走陈仓古道,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正因如此,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同时还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北伐失败,是注定会被杀的。

  笔者认为,马谡本身犯下的罪责罪无可赦,因此他注定没办法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