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造反前也曾犹豫过,但姚广孝力挺他行动起来,这才让朱棣下了决心。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棣造反时,声称有近20万的兵马,但实际上建文帝朱允炆手中管理的皇家军队,人数至少3倍于朱棣。那么为何最终朱棣可以起兵成功并夺取皇位?

  简单来说,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在军事策略上。朱棣毕竟是一个长期征战的人,早年前他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后来作为燕王驻守北平。都是实践出真知,军事策略这种事儿必须要靠实际历练,而长期马上征战,朱棣具有很强的军事能力。

  比如在整个过程中朱棣采取的策略是,先装疯,再造反。他在得知新君上位后开始削藩,他没有贸然立刻采取行动,而是先装疯,骗过了朱允炆派来打探消息的人。然后偷偷地给自己留足准备时间,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要不不做,要做就要一鸣惊人。

  具体到进攻的策略上,朱棣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这就为自己的造反寻找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皇帝身边有奸臣,要帮助皇帝清理奸臣。

  相比于自己的叔叔,建文帝朱允炆可就太年轻了。不仅出生在皇宫内,没有经历过战场洗礼,他在削藩这件事上,策略也是错得彻头彻尾。

  建文帝想得很简单,他想着一个个由弱至强地打击自己这几位叔叔藩王,但他忽略了朱棣是几位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如果给他留下足够的时间,那么想要削藩,无疑难上加难。

  也难怪朱允炆会这么想,他打小是个书生气特别强的人,一肚子的儒雅风,他没有意识到削藩是个非常残酷的战场,容不得儒雅地推进。更致命的是,朱允炆想要削藩,却又发出“不要伤害叔父”的命令,他不想让自己背上杀死叔父的骂名,但确实也束缚住了军队的手脚。

  当然,在军事策略上,建文帝逊于朱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己的爷爷,也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建立了大明王朝后,为了防止当年跟自己打天下的人尾大不掉,于是大肆处理功臣。那些善于开疆扩土的武将都被处理了,只留下了一个叫耿炳文的老将。这个人之所以没有被处理,是因为他只擅长防守。朱允炆身边没有可用的武将,也使得他也无法进一步部署军事策略。

  说完了军事策略,朱棣能够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的班底强大,辅助之人非常强悍,而这一点也是朱允炆难以比得。

  前面说过,朱棣在起兵之前有过犹豫,他想着要不就老老实实地做一代藩王也挺好。这时,是姚广孝帮助朱棣,让他看清了朱允炆要削藩、清算自己,这才让朱棣打定了主意并提早准备。

  在起兵之后,姚广孝也给了朱棣很多重要的帮助。当时,朱棣多次攻打济南都没有成功,正当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姚广孝让朱棣绕道攻打徐州,一旦徐州攻克也可以直接进攻南京。可以说这是姚广孝的这个建议,让朱棣最终赢得了这场胜利。

  除此之外,朱棣身边的其他人在战争中也有很给力的表现。

  首先是他的妻子徐氏,她是当年和朱元璋打天下的徐达大将军的长女。都说虎父无犬女,徐氏在这一点上可谓是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在朱棣起兵直逼南京后,燕京王府就交给长子朱高炽守了。可是朱高炽也是一个不善打仗的人,而朝廷此时派了李景隆带兵围攻燕王府,想要毁掉他的老巢。此时的徐氏,一面安抚整个王府人的情绪,一面指挥朱高炽带人坚守王府。最后徐氏更是亲自上场,力劝燕王府将士民妻,共同守城。

  徐氏的出色表现,帮助朱棣守住了王府,也让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冲。而在朱棣决定率军南下,放手一搏时,他收到了一份重要情报,告诉他南京城防空虚。传出这份情报的人物,就是徐氏的弟弟。可以说,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的四年时间中,他最终得以成功,少不了身边这些人的帮助和支持。

  再反观建文帝这边,虽然贵为皇帝,但身边辅佐的人,水平真的是难和朱棣相比。像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这些人,虽然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但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不结合实际。他们脑袋中的一套套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对付像朱棣这样身经百战的人。

  这些原因导致了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最终朱棣可以造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