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咬舌自尽,一般来说吃饭时有不小心咬到舌头的人都知道,咬舌,真的很痛。自然而然会想到,痛=>大量失血=>死因:失血过多。 那是错的。舌头这块肉遍布神经与少量微血管,因此我们才能感知味觉;舌头相当敏感,一点点的小伤口可以让你痛不欲生,但因为舌头中并没有大的血脉,因此将舌头整个割掉顶多就像你砍掉一只手指那样,不会大量喷血。

  电视里面经常会出现,自杀“咬舌自尽”,但是这“咬舌自尽”真的可以一招毙命吗?别被骗了,事实上,真正咬舌致死的案例少之又少。

  那咬舌是怎么死的?答案是窒息,据烈的疼痛会使剩余的舌头往后缩,将整个气管塞住,无法呼吸,导致死亡(可以想见那有多痛)。据说有些囚犯不知道这件事,在牢中打算咬舌自尽,当狱卒发现时只要将往后缩的舌头拉出来,就可以阻止他自杀了,总之就是赔了舌头又白痛,得不偿失呀。

  前几天,昆明的刘先生遭遇了一件又心痛又后怕的事情。事情的缘由竟是一碗不起眼的炒米线。原来,刘先生在驾车带女儿出游时,为女儿买了一碗米线。而当女儿在后座上吃米线时,刘先生的一脚急刹车,使得女儿猝不及防撞在前排座椅上,竟将舌头咬断了一半!幸好由于送医及时,目前小姑娘的说话能力正在恢复之中。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了武侠小说中“咬舌自尽”的场景。而这一印象也让刘先生和刘太太事发后揪心了好久。那么,“咬舌”真的能够做到“自尽”吗?

  网上流传的“咬舌自尽”的致死原因可归为三大类,即“疼死说”、“失血说”和“窒息说”。“疼死说”的主要理由是咬舌时由于产生巨大的疼痛,从而产生“神经源性休克”,最终导致“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混乱”。然而,这一理由是无法成立的。“失血说”的理由十分直白,即舌内含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几条较粗的动静脉,因此咬断舌头后会因失血而死。但从常识上就会看出这一理由并不成立。“窒息说”又分为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断离的舌头被吞入,导致“噎死”,另一种认为断离的舌根会“缩入喉咙”导致窒息,而第三种说法则是流出的血液灌入气管导致窒息。这三种说法都是不成立。

  因此,对比以上可能的“咬舌自尽”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所有方法都无法造成武侠小说中那样的“一咬毙命”,甚至连致命的可能性都很低。相比之下,只有最后一种,即由于出血使得血液入肺,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方式可能性最大。

  舌的机械损伤通常为咬伤、利器割伤、撕裂伤等。由于舌是肌肉性器官,再生能力强,因此轻微的伤口、断裂和缺损,只需适当的止血和消炎措施,即可自愈。对于较为严重的深裂、割裂甚至完全断离,则需让伤者保持头部处于水平位或俯位,防止血液流入喉部导致窒息,同时需及时送医,进行缝合和包扎。

  只要医治及时,通常也不会留下大的后遗症。若出现舌完全断离、脱落出口腔的情况,同样先保持伤者头部位置,然后用类似处理断肢的方式保存和运输(即用清洁和干燥的纱布或其他布类包裹,装入洁净塑料袋内密封,并使用冰块等进行降温),然后及时进行再植。只要措施得当,仍可挽回相当程度的功能。我国早在1975年就对在39℃高温下离体长达3小时的断舌成功实施了再植手术,由此可见意外断舌后的医疗措施是十分完善和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