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问的古诗句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孟浩然《春晓》花落知多少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七步诗 曹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九日 王勃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春雪 东方虬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感遇 张九龄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 黄庭坚

客亭长短路南北,衮衮行人哪得知?

丑奴儿 辛弃疾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声声慢 李清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沁园春 郑燮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咏史 龚自珍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二、反问的古诗句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孟浩然《春晓》花落知多少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七步诗 曹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九日 王勃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春雪 东方虬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感遇 张九龄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 黄庭坚 客亭长短路南北,衮衮行人哪得知? 丑奴儿 辛弃疾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声声慢 李清照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沁园春 郑燮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咏史 龚自珍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三、含有反问的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孟浩然《春晓》花落知多少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清照:知否?知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四、含有反问的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孟浩然《春晓》花落知多少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清照:知否?知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五、有关反问的诗句有哪些

一、《七步诗》 作者:三国曹植 1、原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翻译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二、《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作者:唐代孟浩然 1、原句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2、翻译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三、《凉州词二首》 作者:唐代王翰 1、原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翻译 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君也不要笑我,自古以来上战场的有几人能回来呢? 四、《咏史》 作者:清代龚自珍 1、原句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翻译 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五、《赠花卿》 作者:唐代杜甫 1、原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翻译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六、《忆江南三首》 作者:白居易 1、原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六、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的古诗句比喻拟人夸张的成语古诗句各两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拟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七、含有反问的诗句和含有拟人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唐,李峤《中秋月》)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唐,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赠董大》)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八、各种反问修辞手法的诗句

第一部分 古韵悠悠,激扬文字 古代诗歌赏析题问答模式例析 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容易触发联想。如2002年全国卷考查“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地位;2003年全国卷从诗眼的角度切入,考查炼字的妙处;2004年全国卷要求指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好处;2004年广东卷要求考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2002年全国卷)、山水情(2003年全国卷)、别离情(2004年全国卷)等。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