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比亚迪品牌想必大家早已不陌生,它从25年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已经蜕变如今全球第五、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商,成为一张国际性的名片,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更是打得一手好牌,在现在新能源已不可逆的趋势下,证明了谁才是真正的新能源领导者——所以本期我们将进入比亚迪工厂,一起看看它的实力和品质。

作为一个市值庞大的实体产业,看得见摸得着才是硬通货。初到比亚迪深圳工厂被270万平方米的占地所折服,据说这一个工厂员工就有6万多,全球更是拥有23万人员工。我想这样的硬核实力无疑是众多迪粉坚实的后盾。

与以往呈现在我们眼前光鲜亮丽的新车不同,这次我们来到比亚迪实验室,看到了上百台测试车,比亚迪工程师根据“LACU策略”来标定自己,以保证每台下线新车能接受严苛的考验。以汉为例,其安全性能就被定义为“L”级别,即要达到“行业领导地位”。(LACU策略-L:Leading 行业领导地位;A:Among 行业领先地位;C:Competitive 行业内具备竞争力 ;U:Uncompetitive 行业内不具备竞争力)

为了实现高规格的安全标准,最有发言权的汉车型,采用了高安全车身,军工级热成钢用料达到43%,比亚迪汉的白车身热成型钢材使用量达97kg,不仅在中国品牌量产轿车中排名第一,用量更是第二名的近2倍,保证了车身刚性。这也解释了比亚迪车型在受到其它车型外部撞击时,网友调侃受“内伤”的戏剧化来源~

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验证自身有足够的实力,比亚迪巨资打造的整车碰撞实验室,满足了国标、美标、欧标等法规试验要求及C-NCAP评价试验要求对新车进行正面、侧面、及尾部进行碰撞。但对于这些常规化的测试还不足以证明自身优势,比亚迪还进行更加复杂的“自虐”方式,设计更多实验方法和手段,对新车通过最高时速120km/h的正面撞击、超高难度的小偏置碰撞、正柱碰,以及侧柱碰的来进行考验,多反面测试车辆安全性,是汉车型在千锤百炼中的一部分,但却给了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保障。

据说这些假人随随便便都可以换一台劳斯,其中最贵的一个更是达到 700万的价格。它们会按照不同年龄、性别,在车内以不同坐姿,真实还原驾驶人员或乘客在遇到事故发生时的肢体动作。

除了对安全性的考证,车辆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也是衡量一台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比亚迪搜集全国这种路况信息,通过实际跑路以及实验数据来佐证行品质。在实验室我们看到“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它用来还原95%路况,并在台架上持续颠簸45个日夜,相当于在路面上行驶100万公里,考验的是车身结构的刚性以及悬架系统的耐用性,对比行业同类车型标准多出3倍还不止。

按照行业标准来说,一般整车寿命达到15万公里就能够覆盖90%车主的使用需求。高端车型的使用寿命也就设计在30万公里,而汉车型则是锁定60万公里,通过实验结果来支撑这一高规格目标达成,同时排除小概率车辆故障的发生,让车辆保证有更长的行驶稳定性。

身为主机厂是零部件检验测试的最后一道关卡,对供应商提供不同零件间的匹配调校问题,比亚迪也担负起重要责任,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转向机构,以及刹车系统,他们同样是“L”级安全构成中的重要一环。比亚迪使用了Brembo赛车级刹车使用,加上国内首个搭载博世“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的新能源量产车,保证车辆制动时又快又稳。同时IPB与“汉”的驱动系统协同,还能利用电机进行能量回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动力电池中,提高续航能力。

对于很多初次购买新能源的车主而言,电池安全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这次我们在实验室看到了,当下常见的两种主流电池——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在面对危险性最大的短路问题时安全表现。

首先两种材料在本身结构上存在差别,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的优势,而且在接受针刺过程中个没有出现冒烟或是起火危险情况的发生。而三元锂电池,由于接受内部温度有限,在发生短路情况后电压极速下跌到0V,内部温度迅速攀升发生爆燃。所以针对安全比亚迪一直比较注重安全的问题,坚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可能这时候有小伙伴会问,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本身偏低,那比亚迪是如何对做到续航达600多公里续航能力的。这就是“刀片电池”的优势所在,简单来讲,你可以把它看做成磷酸铁锂电池的强化版,它通过提升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把电芯加长,可以在相同空间下装进更多电池,一系列优势让“刀片电池”占据目前主导地位,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需要,还开始向其它同行业车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