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清心的中国古典诗词

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一、意境的类别 王国维吸收西方文艺学观点,写了部《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认为“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并且根据主客观关系,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所谓“造境”即经诗人主观情感加工改造过的境界,亦即“有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说的“表现”;所谓“写境”即如实客观再现客观环境,亦即“无我之境”,也就是文艺理论上的“再现”。

以上是从无我关系上分类,如果再加上表现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实感性意境 即王国维所云“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

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实感性意境的形成,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物的细密工巧,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宋诗的代表人物梅尧臣诗作“工于平淡,自成一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他以素朴的诗风,真实地再现当时繁重的赋税和征战给民生带来的疾苦,写下《陶者》、《田家四时》等传世之作。

作为一位写实诗人他曾举贾岛、姚合、温庭筠等人诗作为例,说明什么是实感性意境以及它的意义和作用:“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人逐野禽栖’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

诗人又举严维诗作,来说明何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至境:“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合骀荡,岂不在目前乎”?(转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 梅尧臣引述的“县古槐根出”中的“县古”是作者感觉,看不到具体形象,但以细描“槐根出”加以补充,就使“县古”具体可感;同样的,“官清”是自白,以“马骨高”加以补充形容(马都因没有好料草而高耸瘦骨),主人的清廉不就显然了吗。当然,马高耸瘦骨,也有主人清高之内涵。

这就将山邑荒僻,官况萧条逼真地再现,确实比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姚合云‘马随山鹿放,人逐野禽栖’来得形象且具有更深的内涵。梅氏又举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作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诗例。

春天的天气融和,春天日脚变长。春天这种典型特征被诗人敏锐地抓住并细腻地再现,这就是“春水漫”和“夕阳迟”。

前者暗示天气转暖,冰雪消融,而且“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才会“春水漫”;由冬到春,日照时间加长,给人迟迟之感,所以才会“夕阳迟”。正因为“漫”和“迟”二字用得精当,所以便使难以传达之情状,表露无遗。

王夫之曾说:“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妙化之功”(《夕堂永日绪论》)。这两句诗就是“体物而得神”所产生的“灵通之句”。

柳宗元的《南涧中题》也是“体物入情”的典型诗例: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秋天,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游览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

这首五言古诗《南涧中题》,也是他在同年秋天游览石涧后所作。南涧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

石涧地处永州之南,又称南涧。诗人以记游的笔调,写出了被贬放逐中的忧伤寂寞、孤独和苦闷。

全诗大体分为前后两层。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

其中状物遣词,确能“体物入情”。如诗歌首句“秋气集南涧”,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

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

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彷徨、凄婉哀伤的身影。这“羁禽”二句,虽是直书见闻,然“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

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暗示他对同期放逐的“八司马”的怀念,因而使他“怀人泪空垂”了。“体物而得神”是此诗最大特色,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也正是从此着眼。

当然,这种体物的细致、状物的工巧,首先需要静心地细致观察客观景物,洪亮吉亦。

2.静心的诗句

养生、静心诗句

 凌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佛家十六字要诀 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南宗慧能 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北宗神秀

心无念处是道心,念无处所是道心,求无处所是道心,成无处所是道心,常念无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

葛亮

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也。 ——《吕氏春秋·尽数》

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荀子·荣辱》

 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汉·张衡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国(魏)·曹操

 静以养身,俭以养性。 ——《南史·陆慧晓传》

 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万寿丹书》

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唐·孙思邈

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唐·孙思邈

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唐·李白

 壮志因愁减,哀容与病俱。 ——唐·白居易

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唐·刘禹锡

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宋·包拯

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宋·欧阳修

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

 多忧伤神,多思伤志。 ——宋·宋祁

 人无忧,故自寿。 ——宋·李

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元·冯子振  静则神藏,躁则神夭。 ——元·刘元素

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元·刘元素

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元·刘元素

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明·洪自诚 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明·龚廷贤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

 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明·汪绮石  宜节思虑以养心,宜节烦恼以养神。 ——明·汪绮石  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 ——清·金缨  心宽出少年。 ——清·王濬卿

 智者之养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灵枢·本神》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钱公良测语上》

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 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联句》

 养心之法,须要摆脱一切;凡荣枯得失,犹如水月镜花,事过即忘。 ——《修身宝鉴》 

养生之士,睡不至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孙思邈

3.含带“清心”二字的古诗有哪些

清心端自秀深闺(宋·仲并·《浣溪沙》)

清心精锐行持(元·王哲·《临江仙》)

香芽嫩蕊清心骨(宋·无名氏·《醉落魄/一斛珠》)

清心游物初(宋·陆游·《幽居》)

清心堂下围红处(宋·郭应祥·《鹧鸪天》)

清心默坐(宋·张抡·《诉衷情》)

清心不醉猩猩酒(宋·陆游·《自嘲》)

清心常积德(宋·宋太宗·《逍遥咏》)

清心正付竹罏香(宋·陆游·《秋雨》)

省事在清心(宋·陆游·《小疾》)

清心矫世浊(南北朝·沈约·《八咏诗 被褐守山东》)

凭崖一听清心耳(唐·李白·《白毫子歌》)

为吏要清心(宋·黄庭坚·《送徐景道尉武宁二首》)

寡欲清心源(唐·白居易·《养拙》)

清心礼七真(唐·顾况·《杂歌谣辞·步虚词》)

4.表达静心的诗句

1、“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释义: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2、“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万山潭作》唐代: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释义: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座万山。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

3、“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释义: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5.关于静心的诗词有哪些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陈继儒《幽窗小记》

2、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3、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4、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5、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6、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8、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9、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10、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1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13、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5、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