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中央,繁华现代的西大街上有一处道教庙宇,供奉着这座城市的守护神——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西安都城隍庙,在当时与北京、南京的城隍庙并称为三大城隍庙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城隍”?“城隍庙”中供奉的都是谁?

先秦文化典籍《周易》有云:“城复于隍,勿用师”。这是今天所见“城隍”两个字的最早记载。东汉经学家许慎则在《说文解字》中给出“城、隍”这两个字权威定义。城,指土筑的高墙,百姓的聚居地;隍,指围绕在“城”外面的护城壕,有水的就是“池”,没水的就是“隍”。

老百姓信仰城隍,则是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美好愿望与祝福,寄托在其中。城隍庙中供奉的守护老爷,他的职责就是庇佑所在地的民众免受战乱、洪涝和瘟疫的侵扰。每一座城市的城隍庙,都有自己的城隍神。西安的城隍老爷则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纪信。

楚汉战争时期,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双方长达数月的僵持下。在刘邦已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想对项羽割地投降时,一直跟随他出生入死的纪信挺身而出,主动献计:“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 于是纪信坐假扮刘邦,从东门出成投降。

此时,四面围城的楚军瞬间松懈了,不少人擅自跑到城东观望,庆贺这场不战而胜的战争。城西这边,刘邦带着张良和几十名骑兵,身穿黑衣黑裤,逃之夭夭。当项羽发现自己上当后,恼羞成怒杀了纪信。作为汉朝功臣之一,纪信让世世代代的人刮目相看,足够彪炳青史。

刘邦夺得了天下以后,追封纪信,并赐他黄袍加身。而且在王曲镇(今西安长安区中部)为其修了一座庙宇。到了汉代文景二帝时,为了顺应民心,他们将纪信封为城隍神。自此,纪信就成为了长安城的保护神,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祭祀,成为长安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经历数次王朝更迭后,大明王朝建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时,城隍庙被建立在了光辉巷一带。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当太祖朱元璋大封天下天下城隍时,西安的城隍庙被敕封为【都城隍庙】,成为统辖西北诸省大大小小的所有城隍庙。

都城隍庙在城隍的信仰序列中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西安都城隍庙也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后来因秦王府与城隍庙同在一片区域,故此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都城隍庙被迁到如今西大街的位置。到了清雍正年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将西安都城隍庙烧毁。

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拆除了明代秦王朱爽府邸,用其砖石木料重修。重修后“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的西安都城隍庙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3年,西安市政府为了保护文物,迁走了商铺,重整城隍庙。

如今,当人们来到西安城隍庙前,总会被那座图案精美的古牌坊吸引,牌楼正面写着【都城隍庙】,背面则是写着【你来了麽】。这四个字其实是道教警语,城隍神不光守护城池,他还主管胜任亡灵、奖山罚恶、生死福祸等等。善来此地心不愧,恶过吾门胆自寒。

在古代,地方官上任时要参拜城隍,首先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次必须要向城隍神汇报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老百姓也是,当出了城隍庙看到这句【你来了麽】,这就是要告诫人们做事为善,如果我们做人坦坦荡荡,就可以自信的说道:我来了。

此外,很多地方的城隍神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百姓心里的“好人”、“神人”不止一个,所以有的城隍庙会同时供奉很多位城隍神,江苏苏州城隍庙内就同时立碑供奉了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文天祥、周忱、况钟、任环、张国维、汤斌等10位城隍神。

城隍,并不是神的名字,而是神的一种官职。城隍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拥戴,是因为他肩负的神职,他的使命就是守城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