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7)日?缃ê焖苹穑豪唇倘缋丁?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李白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12)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苏轼《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苏轼《种茶》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苏轼《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苏轼《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二、古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6.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0.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三、比喻古诗比喻的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7)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3)落月挂柳看悬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四、有关于描写山水的古诗和古诗的赏析谁有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五、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诗意及赏析

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出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描写夏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所见(袁枚)儿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秋天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别董大(李白)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咏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带比喻的诗句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写5个应用比喻手法的诗句,并说出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6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1分) 7.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

八、含有比喻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

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4.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 出自《咏柳》——贺知章。意为: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意为: 一夜之间满天风雪,犹如春天来到梨花盛开的景象。

3. 出自《金谷园》——杜牧。意为:在傍晚的东风里,鸟儿啼出哀怨的调子;一瓣瓣的落花,好像当年跳下楼来的美人一样。

4. 出自《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意为:长江万里有如一条白色缎带辅向远方,淮南的远山点点苍茫青翠。

5. 出自《春雪》——韩愈。意为: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梭飞舞着。

6. 出自《咏雪联句》——谢安。意为:纷纷的白雪该如何比喻呢?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吧,不如比作风中的柳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