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日,53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澳门,澳门全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濠江胜景”陡然失色,“莲花宝地”满目疮痍。没人能想到,城市多个地区成为水乡泽国;没人能预料,大面积停水停电的时间那么长。许多居民感受到了楼房的摇晃,看着窗外的狂风暴雨,心情忐忑,顿感无助;窗户被打破的人家,更是一片狼藉,日常生活乱成一团。

面对历史罕见天灾的严峻考验,澳门居民并没有被吓倒,更没有畏缩。台风过后的第二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充分发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纷纷自发走向街头,积极、主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仅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画面,更彰显了澳门闪亮的人性光辉和朴素的人间温情。许多市民自发行动,挺身而出,捐输物资、接济困弱,清理街区、恢复市容,诸多义举,令人敬佩,生动诠释并丰富了“澳门精神”的内涵。面对人力物资严重短缺的困难,国家商务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准,驻澳部队奉命迅速参与救灾,军民携手,齐心协力,灾后清理快速完成,重建家园全面启动,社会秩序逐步恢复。中央的关怀,内地的驰援,澳门居民感激在心、永志不忘。

灾后第二天,澳门基金会配合特区政府,推出了多项救灾措施,对遇难者家属致送抚恤金,以解燃眉之急;向受伤的市民报销医药费,以表慰问之情;对修复受损的门窗提供资助,以减轻家庭负担;对所有住户发放水电费补贴,以表关怀之意。因为停水停电,部分家庭、尤其是长者和病残人士无法下楼,缺乏食水,行政长官还指示我们筹集20万瓶矿泉水,紧急分送到有需要的住户中。

我们逐户拜访遇难者家属,送上抚恤金。在楼梯里,就看到年青的志愿者一桶一桶地提着水往楼上走,送至有需要的人家;进入遇难者的家中,看到有社工陪伴着家属,做心理辅导和安慰;家属在哭诉亲人不幸遇难的过程时,还在感谢保安员尝试救援的行动,虽然未能成功,但心存感激,并不忘提醒我们要提高警觉、居安思危。一位年轻人的太太遇难了,难掩伤痛之同时,向我们表示会照顾好年幼的子女,也会照顾好年长且身体欠佳的岳父母。此情此景,此言此心,令我们潸然泪下。

为了尽早地报销医药费,我们联系了澳门两家主要的医院。院方立即答应提供帮助,迅速地解决了因为风灾求医就医的困难,并表示如有需要时,可以协助通知受伤者到基金会申请或核实相关的资料,使得我们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如何评估门窗损毁的程度和修复的费用,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正在头痛如何展开这一项工作时,一位工程界的朋友自动请缨,愿意全力相助。接着,几个专业社团的负责人也表示,会发动会员组成义工团,协助基金会的专业评审工作,从标准的制订、申请的评核到实地考察受灾受损情况,这些志愿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而水电费补贴方面,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也毫不迟疑地协助我们制订方案,并用心落实执行。

在短短一两天内,筹集20万瓶矿泉水,对我们更是一项莫大的挑战。当我们努力从邻近地区寻找水源的时候,多间大型酒店和企业主动向我们提供了存货,还有一些团体从外地购得矿泉水之后,主动提出供我们调用,送给最需要的人。收集矿泉水已经不容易,分送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树木倒塌,路况不好,而且货车和搬运工人严重不足;停电后,电梯也不能运作,只能爬楼梯送货。众多社团社工和志愿者,纷纷伸出援手,将一箱箱矿泉水搬到受灾严重的区域,并爬上爬下十几层甚至几十层楼,分送到需要的人士手中。后来我们才知道,有同事自己家里也停水停电,却一直在默默地加班加点参与救灾工作,令人肃然起敬。

在救灾最紧张的那两天,天气炎热,特别是看到解放军战士汗流浃背地在清理路障杂物时,我突然想起他们也需要水。我接通了驻军周政委的电话,表达了向战士们送水的心意。周政委马上说:“我们的战士能吃苦,将水留给更需要的人。谢谢澳门居民的好意!”我一时接不上话,但从内心里涌出了一股暖流,眼泪也刷地掉了下来。犹如当年生活困难的时候,母亲省吃俭用,将有限的东西留给了我们。

风雨过后是彩虹。救灾期间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和一桩桩动人的事迹,至今历历在目,口口相传。居民守望相助,国家亲切关怀,令人鼓舞的同时,更值得社会铭记和世代传颂。救灾的事迹不能忘记,澳门人的精神不能泯灭。这里有你、有我、有他,这里是你、是我、是他。而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这种精神,铸造了澳门城市的品格,构筑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成就了澳门今天的辉煌,创造了今天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

“天鸽”之后,澳门变得不一样了,栉风沐雨,相信她一定会变得更加坚强美丽;“天鸽”之后,澳门人也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已变得更加团结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