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超市,缺管理还是缺经营方法?最近有朋友问蜗牛鲜生,他的超市缺管理还是经营,我说管理,而且我可以肯定的是99%的超市缺的是管理而不是经营。为什么?

首先,因为超市满足的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就不存在市场问题,只要你的商品结构对路,价格合理,服务到位,就不存在需求的问题,理论上有人的地方就可以开超市。

其次,我们国人的脑子在经营方面,确实是无人可比,尤其是一些老板,从街边干起来,不仅脑子快,模仿能力也是一流。所以我说基本上不是经营问题,即使是经营问题,首先也是管理问题。举个例子:90%的超市经营者都说自己商品结构不对路,为什么不对路?因为没有根据市场调研来确定商品结构;

为什么没有市场调研,或者调研了也白搭呢?因为调研不仔细,不认真,结果不落实;

为什么不仔细、不认真、不落实?因为没有市场调研体系和流程,没有科学、扎实的调研过程,就没有详实的调研结果,更不可能有执行落实。你说这是经营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超市是个微利行业,尤其是连锁超市,靠的是量中取利,如果管理不精细化,那么赚的钱还没有漏掉得多,这是管理问题还是经营问题?

超市促销堆头
有些连锁超市,可以说一家门店一个样子,没有实现连锁该有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每家门店的的经营好坏,几乎和店长本人的能力一致的,拿出来的工作流程,都不到十张A4纸,而且还不一定照此执行。这样一个连锁企业能搞好一时,却未必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经营。否则,我们为什么经常会听到一些拥有数十上百家门店的连锁超市一夜倒闭?

经营水平高不过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会限制经营水平的上升。所以我们要改造超市,首先要先从改造他的管理开始,先从基本市场调研做起,先从优化商品结构做起,先从流程梳理撰写培训做起,先从培养执行力做起,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营业绩!

虽然见效慢一点,但是这个增长是内生性的,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和简单通过促销撒钱吸引人气提高销售根本是两回事。

我们的连锁企业不缺好的思维、好的做法,缺的是严谨的管理流程、缺的是强力的执行推动,缺的是科学管理的精神。90%的国内超市不用创新,以为只要学好沃尔玛、永辉就了不起,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工匠精神”,经常有人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实际上是怎么落实的呢?学人家把货架撤掉改成堆头,再把堆头撤掉改成小桌子,水果放在竹筐子里面卖,要不就是把白色货架换成咖啡色的,把白色吊顶喷成黑色的,多卖点进口产品,叫做精品超市。

蜗牛鲜生认为,精品超市,不应该只是精装修超市。是根据消费升级的前提,针对性顾客要求,通过细致深入的市场调研,精细化流程,专业化管理,精心梳理的商品结构和组合,场景化陈列,人性化服务,综合手段营销的一个消费,休闲场所。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想要的商品,还能沟通时尚和生活信息,满足对于美好生活的多方面的向往和要求。

所谓的精品陈列
我们日常有多少时间花在研究市场和消费需求,有多少时间花在研究管理流程?我们国内有生鲜超市这个业态已经20多年了,眼看着粗放型经营、闭着眼睛赚钱的路走到头了,除了搞精装修,是不是该研究下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了?

浮躁的社会产生浮躁的人,浮躁的人做浮躁的事情。每年都有很多行业的讨论会,讨论会上来自外国的超市同行,都是在分享自有品牌产品研发和数据化分析管理的思维,而我们的国内的同行满嘴都是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国内同行所谓的商业创新模式,社区超市、生鲜超市、食品超市,电子商务,滴滴打车,淘宝,O2O,其实国外早都有,问题是我们如果只学模式,不学管理,只学其表,不学其里,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生意人做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图短期效益,这和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蜗牛鲜生不是保守的人,我不反对模式和创新,但是我觉得生鲜超市就是个好模式,自主经营、开架售货、系统化、流程化管理,大量销售,这就是很好的模式。所谓创新,就是要不断把握顾客需求,提供更适应顾客和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没有数字化管理,没有市场需求分析,没有商品设计和生产,没有严谨的流程控制,奢谈模式和创新,不过是无源之水,不过是浪费金钱和时间的碰壁。你不创新,你学谁的模式都没用(指望着引进某些知名连锁的职业经理人去改变也是饮鸩止渴的做法),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上,只有做好管理,经营才可能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