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山川的古诗词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 水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

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

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王之涣:《登鹳雀楼》)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求描写山川的古诗词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搜集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词诵读并写一写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江陵两岸猿声啼尽轻舟已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照香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三千尺疑银河落九 山行 唐 杜牧 远寒山石径斜 白云处家 停车坐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芦芽短河豚欲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少楼台烟雨 四田园杂兴 宋 范 梅金黄杏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篱落 唯蜻蜓蛱蝶飞 望门山 唐 李白 门断楚江碧水东流至 两岸青山相孤帆片边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岭侧峰 远近高低各同 识庐山真面目 缘身山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道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红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 潭面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青螺。

4.关于山川的古诗词

1、《黄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4、《咏史诗·黄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泰山吟》【南朝】谢灵运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 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石闻何吨蔼,明堂秘灵篇。 7、《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题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11、《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5.描写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黄河诗歌【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崔曙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拉长.泛黄之水.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沿渤海湾.向龙宫延伸.会有一天.东海龙往.携娇美的龙女.踏地毯而来.月老下.和着雄浑的《船夫谣》.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和酒.与黄皮肤黑头发的.攀亲。

6.形容山川的诗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