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东北“三大怪”,那就是: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

可是,这个“三大怪”其实是后来的说法,在此以前叫“三宗怪” 内容也不一样。民国版《义县志》(辽宁省义县)记载:“关东城三宗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两口子睡觉头朝外。”“三大怪”是“三宗怪”的继承和发展。“三宗怪”的说法,大约形成在明代中后期 ,在清代演变成后来的“三大怪” ,盛行于民国。

“三宗怪”的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玻璃很少,一般农户人家是没有玻璃窗的,窗棂上糊着白色的窗户纸,即使是富裕的人家,也只能有几块小玻璃窗,更多的是要糊上纸。东北的窗户纸,也叫高丽纸,很薄。这样,屋子里才能有些光亮。窗户纸要糊在窗棂上,窗棂很密,如豆腐块儿大小。如果太大,窗户纸容易破损。糊窗户纸的时候,要把纸糊在窗棂的外面。如果糊在里面,外面的窗棂容易积雪,会与窗户纸冻在一起,冰雪融化的时候,窗户纸也就破了。当然,窗外有一个秫秸穿的帘子,晴天在窗户的上面卷着,雨雪天放下来。这个帘子,我们叫“箔子”(音雹子)。尽管有箔子遮挡,还是要有一些雪花进来,但可以在光滑的纸面上滑落下去,不至于积雪。现在,家家都早已换上了玻璃窗,这第一宗怪不存在了,连同高丽纸,不见它也有五、六十年的光景了。

第二宗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悠车子(网络图片)

其实,这句话很不准确。不是把孩子吊起来,而是把孩子睡的“悠车子”吊起来,吊在房梁上。悠车子,就是孩子的吊床。孩子躺在上面,顺着孩子的身体纵向推动,悠着,悠着,孩子很快就睡着了。本老汉就是睡悠车子长大的,弟弟、妹妹睡悠车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东北人的孩子睡悠车子,其实很科学,孩子很舒服,也方便大人腾出手来做家务。现在,农村还能见到悠车子,但都已闲起来,成为历史文物了。

第三宗怪:两口子睡觉头朝外。

其实,不光两口子睡觉头朝外,每个人睡觉都是头朝外的。过去的冬天,东北地区非常寒冷,睡觉时的保暖非常重要。俗语说,“寒从脚起”,所以,脚的保暖尤其关键。脚在里面,脚下有墙的阻挡,不至于将被子蹬开,把脚露出来。时至今日,农村睡火坑的人家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人们也不以其为怪了。

第三宗怪的变化源于烟草的引进。大家都知道,烟草是舶来品,过去,中国人是不抽烟的。而东北人抽烟的陋习,是明时从我国南方间接传入的。开始是官员和商人抽烟,后来逐渐传入寻常百姓家,并得到广泛种植。烟草这种植物适应性强,种植容易。本地种植的烟草,俗称蛤蟆烟,因烟叶的大小、颜色似青蛙

东北人将青蛙、蟾蜍统称为蛤蟆(网络图片)

而得名。清代至民国年间,民众抽烟已经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妇女中,基本得到了普及,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人们相互敬烟也成了一种重要礼节。婚礼上,新媳妇要给婆家长辈“装烟”,婆家要给媳妇“装烟钱”。女人抽烟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真实的描述。清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有:“除了玉凤姑娘不吃烟,那娘儿三个每人一袋烟儿。”文康号为燕北散人,而古时本地属燕地,燕北大致就是冀东、辽西一带。

著名女作家萧红是东北人,她不吸烟,可是,她照相却有时扮成吸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