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二十年代,沈阳的报纸副刊是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当时最有实力的报纸是《盛京时报》,开辟有《神皋杂俎》副刊。然而由于指导思想比较陈旧,又没有什么像样的作者队伍,虽然发表一些新文学作品,但影响不大。这家报纸每星期日另加一小张画报,背面有一个《紫陌》副刊,由金小天编辑,常请穆儒丐、王冷佛等写稿,兼有一点外国文学名著翻译。总的说,是一家新旧杂陈的报刊。

此外,大报还有《东三省公报》,附有《小公报》,文艺作品基本是些陈旧的古董,未对新文化运动做过什么贡献。《新亚日报》有诗人王一叶主编的文艺副刊《绿痕》,发表了不少新诗和小说,其中有萧军的小说和白晓光(马加)的诗。《商工日报》是辽宁商工总会出资创办的,高崇民任社长,开辟有《商工园地》副刊,由共产党员苏子元、李笛晨任主编,经常发表新文学作品,其中有张景芹的长篇小说《超过死线》等。

小报有《平民日报》,由共产党员苗勃然主编,积极刊登新文学作品,白晓光的第一首诗就发表在这家报上。《东三省民众报》也同时发表新文学作品,但影响不大。当时影响最大的是《新民晚报》,是1928年9月由赵雨时、王乙之、许之平创办的。当天编,傍晚卖,消息迅速,深受读者欢迎,是沈阳有晚报之始。

它开辟有《晚钟》和《今天》副刊由共产党员李玉洁主编。它虽然只是一张8开4页的小报,但由于它内容生动活泼,文字清新流畅,并紧紧地团结了东北大学的一批青年作家,在1928年至1930年间,几乎成了沈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月销售量达50万份。经常在上面发表作品的有白晓光、张露薇、张景芹、洪波、王一叶、金绍贤等人。由于销路广,后来每天增加4页,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