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缺席师胜杰送别仪式

2018年9月28日,对于相声界来说,无疑是非常沉痛的一天,因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先生,因病逝世了。消息一出震惊了无数人,相声界更是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同年10月2日,师胜杰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为了能见这位相声泰斗最后一面,当时几乎半个相声界的人都出动了,一同送师先生最后一程。

师胜杰追悼会

然而,当时自成一派且初具规模的相声界新秀德云社,却没有一个人出现在告别仪式现场。作为侯耀文的徒弟、师胜杰的师侄,郭德纲更是从始至终没有露面。

针对这一情况,各大媒体开始争相报道,各种说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相声迷,也开始纷纷猜测。一时间,传言满天飞。

有人说师胜杰生前就已经和郭德纲闹了矛盾,所以郭德纲赌气不来;

也有人说因为郭德纲已经自立门户、自成一派,与主流相声界彻底划分了界限,所以不来;更有人说师父侯耀文去世后,郭德纲和师叔的关系早就淡漠了……

在各大平台有意无意地运作下,郭德纲缺席师胜杰先生葬礼一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些情绪激动的网友,甚至开始破口大骂,认为郭德纲这样做是忘恩负义。

当年郭德纲创建德云社,开启属于他自己独特的相声表演风格和表演形式,这对于向来尊重传统的相声界来说,无疑是相当叛逆的。

师胜杰

因此很多相声界的老艺术家,和当时相声界的中坚力量,都对此感到不满,他们不赞同郭德纲的做法,觉得他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还有些人甚至将相声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而郭德纲,就是这个被排挤在外的“非主流”。

郭德纲与于谦

然而在各种质疑声不断的时候,师胜杰作为郭德纲的师叔、相声界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面对媒体的采访时,他竟大方地表示:“相声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师胜杰认为,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能够为大众服务的,就是好相声。

师胜杰采访

在郭德纲举步维艰,面对各方压力的时候,也是这位师叔向众人说:“我要向郭德纲学习”。这无疑给了当时境况异常艰难的郭德纲,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师胜杰与于谦

在传统艺术领域,老一辈留下来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后辈人要竭力遵循祖师爷传下来的艺术成果,更需要认真传承。

还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年轻的京剧演员通过舞台表演,和现场观众的反应,再结合当时社会流行风向,很认真地向老师傅提出了传统京剧需要顺应时代,加以调整变化。

结果师父暴怒,严厉斥责了小演员,说他这是忘了祖师爷、是大逆不道。

剧照

现实社会中,裘派京剧嫡系第四代传人裘继戎,将京剧与现代音乐、舞蹈相结合,创造了独属于他的艺术形式“裘剧”,同样受到了不小的非议。可见要在传统艺术里推陈出新,是多么地困难。

裘继戎

郭德纲自然很清楚这些,也知道自己当时如果去了,可能会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

这样的情况若是发生在葬礼上,会让逝者不安,也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郭德纲也许就是考虑到了这些,才没有出现在师叔的葬礼上。

郭德纲

而且郭德纲虽然没去参加葬礼,但在师胜杰住院期间,他曾多次去探望。

还曾发了这样一条微博:“赴上海探望师叔师胜杰先生,见怹精神状态良好。爷俩相谈甚欢,约定要合作演出。临行时依依惜别,感慨良多。”

郭德纲微博

“怹”这个字颇有深意,它是方言,是对自己无比敬重的人使用的敬称,相当于大家常用的您,在这条微博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自己对师胜杰老先生的敬仰。

师胜杰去世的消息传出来后,他也第一时间发微博表达了自己的伤心难过和哀思。

郭德纲微博

所以郭德纲并非无情无义之人,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之所以没去参加葬礼,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那么这个敢于力排众议,站出来支持郭德纲的师叔,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师胜杰

天生的相声奇才

师胜杰的父母是当时京津一带有名的相声演员,可以说是从出生起,他就和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人家的小孩儿听的是摇篮曲,唱的是儿歌,可师胜杰从小听的是各种各样的相声段子,唱的是一段又一段的传统曲艺。

不知不觉中,相声艺术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了根。

师胜杰

上世纪50年代末,为了响应支援东北艺术建设的号召,父亲师世元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哈尔滨工作。

那时候经济条件差,老百姓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温饱,所以愿意花在文化娱乐上的钱少之又少。

能到戏园子消遣的,都是家里生活富裕不愁吃穿的人家。像现在这种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一张的演出门票,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世元

因此作为相声演员的师家父母,收入十分有限。而那时候的师胜杰,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吃下去的饭跑不了两圈,就消化干净了。

为了让自己填饱肚子,他便开始在父母工作的戏园子里玩儿。聪明伶俐的师胜杰,很快就博得了观众的好感。于是东家塞一把果子,西家给块糖,一堆零嘴儿下肚,也就不觉得饿了。

师胜杰年轻时候

吃饱了,玩累了,他就站在台下听父母说相声。一天一天地听,一遍一遍地看,时间久了,竟也能记住个七八分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母发现年仅7岁的师胜杰,竟能惟妙惟肖地将他们在台上表演过的相声段子,完整地说出来。这着实让他们又惊又喜。

师胜杰

就这样,小小的师胜杰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天赋,在7岁时就登上了舞台,向观众们奉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相声表演——《捉放曹》。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和不断地叫好声,师爸爸感到十分欣慰。

师胜杰

为了能在相声领域有更好学习的平台和发展机会,父亲就带着师胜杰拜师朱相臣,正式开启了他的相声学习生涯。

自此之后,师胜杰除了上学,就是认真学习相声,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样样不落,专业功夫十分过硬。

杨宝璋与师胜杰

进入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团后,他更是给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西哈努克亲王等人演出过。

学生时代的师胜杰,一遍遍地用实战经验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给今后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胜杰相声表演

迎来春色换人间

师胜杰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1966年到1976年间,国家进入了“最动荡的十年”,混乱和癫狂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师胜杰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过这样一幕:也是在这个动荡时期,理智早已灰飞烟灭,属于人类的正常情感,似乎都不见了踪影。

为了泄私愤,徒弟无视那个一字一句教他学戏、孜孜不倦教他人生道理的师傅,并亲手按着他跪在地上磕头认错,逼他一字一句说出自己罪行。这个一辈子只会唱戏只懂得唱戏的人,只能苍白又绝望地念着曾经唱过的戏词。

剧照

电影里是这样的,现实生活却比这更惨烈。

1965年底,父亲自杀,哥哥成分有问题,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就这样分崩离析、天人永隔了。自此以后,师胜杰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谩骂、鄙夷,日子变得异常艰辛。

师世元与高秀琴

1969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年仅16岁的师胜杰被强制送到乡下,进行长达七年的劳动改造。

在此期间,他从一个学生、少年宫文艺骨干、相声演员,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做着各种各样的农活,体力透支的同时,师胜杰还要遭受着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而带来的精神折磨。

但逆境中的师胜杰,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对相声艺术的热爱支撑着他,始终没有放弃。

劳作间隙,他用相声给大家带来欢乐,慰藉着田间地头那一个个孤苦的灵魂。

改造期间,他不但没有忘记原来学过的东西,反而更近距离地接触了农村生活,亲身经历了知青那不同寻常的人生,为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下了大量的素材。

师胜杰与侯宝林

对相声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使得师胜杰不放弃任何一个回到舞台的机会。

1976年,他参加了兵团组织的曲艺学习班,和同班学员姜昆一起合作,用一段反映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相声,一路从兵团俱乐部杀到了首都北京,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

姜昆与师胜杰

相声《林海红英》一时间引起了强烈轰动,很多艺术团体纷纷抛来了橄榄枝,希望把这两位艺术人才吸纳到自己的队伍中。

然而成分问题依然存在,不能过审的师胜杰,只能继续回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师胜杰与姜昆

但幸运总会眷顾更努力的人。1976年底,社会大环境渐渐稳定,一切生产发展回归正轨,师胜杰也顺利进入了省龙江剧院曲艺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相声演员。曲折的生活经历,让师胜杰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也更加热爱舞台。

之后他投身相声创作,不断地用优秀的作品回馈大众。《我要补课》《婆媳之间》《醉酒歌》《郝市长》《姑娘小伙别这样》等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仿佛是为了回报师胜杰多年以来对相声艺术的热爱,1984年,他迎来了人生的巨大转折。

师胜杰登台

当时国家为了弘扬传统曲艺文化,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丰富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举办了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

师胜杰带着他的相声作品《肝胆相照》,在比赛中大放异彩。新颖独特的创作内容,沉稳精湛的舞台表演,让他瞬间收获了一众评委的认可。

师胜杰

作为艺术顾问出席活动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看到师胜杰的表演后非常高兴,他被这个有才华的小伙子深深吸引了,觉得他很有前途,是个可造之才。

事后侯宝林先生在总结大会上极力赞扬了他,更是表露出想收他为关门弟子的想法。

师胜杰与侯宝林

侯宝林先生在相声界,绝对是宗师级的人物,并且已经多年不收徒弟了。能被大师一眼看中,对师胜杰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1984年,三十一岁的师胜杰,在马三立及全国各地相声界名师大家的见证下,正式拜入侯宝林先生门下。至此,他的艺术人生终于迎来了充满阳光的春天。

侯宝林

师胜杰的一生,始终为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着努力,矢志不渝地对相声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谨记师傅侯宝林先生的教诲:“要想做好艺,首先做好人,这样说出话来才有权威;为发展相声艺术竭尽绵薄,做德艺双馨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