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干女儿”名叫周莹,1869年出生在陕西三原县,祖上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富商,但是到了她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昔日的大小姐惨不忍睹,真应了那句话——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周莹不再奢望美好爱情,只能像水上浮萍,听天由命。兄嫂她在长大后,不由分说,将其嫁给了有婚约的吴聘。

既然有婚约,就该履行条约,周莹为什么还不乐意呢?因为她听人说,吴聘早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因为周家的没落速度太快,其实吴家原本也有点悔婚的想法,但是眼见得儿子命悬一线,就打消了悔婚念头,果断安排娶进了周莹。

吴家为什么这么缺德,儿子临死还要个垫背的?因为古代民间一直有“冲喜”之说,用喜事冲冲丧气,谁家的儿子要身患重病了,就赶紧给他娶妻,说白了是死马当活马医。

冲喜一般来说都是适得其反,是悲剧两场,死了新郎,害了新娘,很难有柳暗花明的情况出现。

所以说周莹的哥哥和嫂嫂,实际上属于亲手毁掉了妹妹的幸福,考虑到吴家的家庭条件,哥嫂是否是贪图彩礼见钱眼开才那样狠心,也未可知。

事情正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周莹嫁到吴家,并没有让奇迹出现,新婚不到十天,新郎就一命呜呼了。

周莹年纪轻轻就守寡,她的命可以说是黄连水煮苦胆,不过万幸的是,她的婆家是陕西泾阳县远近闻名的土豪,几代人都是贩盐的,家境殷实。

年轻的周莹当了寡妇,但是在那个年代,寡妇很难再嫁,她也不愿意受委屈,于是就死了心开始打点生意。

周莹有毅力,能吃苦,也有商业头脑,不但把盐业生意发扬光大,做得红红火火,还把业务向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领域延伸。

周莹致富不忘乡党,经常接济穷人、扶危济困;并且热心公益事业,投资水利,兴建文庙、捐助教育。

历史上的周莹孤独一生,并没有像《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那样感情丰富,情感世界多姿多彩,又找到了真爱。

真实的历史中,周莹并没有迸发什么感情火花,只是收养了一个本家孩子当干儿,继承自己的家业,这个干儿子就是吴怀先。

关于这些,《泾阳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少孤, 依于兄嫂, 年十六以兄嫂命归吴 “。

县志中还说,周莹的员工跟吴怀先曾经发生过冲突,双方还闹到了县衙。

周莹成为慈禧干女儿,历史上也确有其事。

 

1900年,发生了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向八国高调宣战,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慈禧在北京城陷落前,化妆成农妇逃往西安,吃了不少苦。

慈禧虽然是逃难之人,但还是大清朝合法领导人,所到之处地方官和土豪们尽情溜须拍马,生怕错过接近机会。

谁知道名单公布之后,大家瞠目结舌,那么多土豪,捐款最多的却是个女流之辈,捐款金额是10万两白银,这个富姐就是周莹。

慈禧看过名单非常感动,亲自题写了一块”护国夫人”的牌匾,派人送给了她。

《重修泾阳县志》中记载:”…庚子 (光绪二十六年即 1900年)两宫西狩, 值大荒, (安吴寡妇)命念昔(安吴寡妇养子)赴行在(行在, 指皇帝出行时暂住的地方), 捐十万金助赈, 奉旨赏给一品夫人。”

不久之后,清政府跟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消息传来,周莹寝食难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她要为国分忧,再一次捐出一笔巨款。

慈禧闻讯后感慨万千,特地收其为自己的”义女”,大力表彰她的爱国行为,并且加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

公道话说,那时候捐金助赈的商户们,肯定不会有炽热的爱国积极性,出发点还是为了与朝廷官府打好交道、处理好关系,不说是想成为“红顶商人”,也是想博取更长久的政策红利,也不排除是有当地地方官催缴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爱国模范,她的人生应该是辉煌的,结局应该是圆满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1908年,四十岁的周莹病重去世,去世前没有至亲陪伴,带着孤独离开人世,偌大的家庭财富,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非只是漫长家族史上的一个财富经手人而已。

甚至由于周莹身后没有后人,按照当地老规矩,这样的人不能进祖坟,因此周莹的坟茔距离吴家祖坟远远的,像生前一样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