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羊的4句整首古诗大全】

关于生肖羊的诗句1. 句 (褚亮)神羊既不触,夕鸟欲依人。

2. 出境游山二首 (王勃)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3. 渭川田家 (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4.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罗隐)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汉鼎未安聊把手,楚醪虽满肯同心。

5. 羊 (李峤)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6. 访羊尊师 (孙革)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 八分羊 (史凤)党家风味足肥羊,绮阁留人漫较量。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

8. 田园乐七首 (王维)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9. 陇头吟 (翁绶)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俱是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10.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李白)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11.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李白)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12. 胡无人 (李白)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

空馀陇头水,呜咽向人悲。13. 促促词 (张籍)愿教牛蹄团团羊角直,君身常在应不得。

14. 野田 (张籍)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古墓无子孙,白杨不得老。

15. 送人游塞 (齐己)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16. 蒿里 (贯休)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牛羊窸窣,时见牧童儿,弄枯骨。

2.带羊的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句中含有“羊”字,标有出处、作者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李白《将进酒》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唐·温庭筠《苏武庙》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南朝梁.刘孝绰《望月有所思》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南朝梁·萧统《七契》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唐·杜牧《河湟》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唐·杜甫《日暮》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史凤《八分羊》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元稹《直台》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陈与义《伤春》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文同《早晴至报恩山寺》。

3.现代古诗描写牛的诗句,两句以内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表达出对牛的关心.田园山野幽趣,牧童骑跨牛背,横吹竹笛,扩大了诗人的表现天地和浪漫的诗兴.宋雷震《村晚》诗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借题发挥,也是历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清代画家杨晋,在自己的画作《柳塘春牧图》上题诗:牧童牛背绿杨烟,断续歌声独往返.不与人间荣辱事,满蓑风雨亦尧天.清楚地表白了画家不愿参与人间荣辱之事的争抢,即便再大风雨也如过上了尧天舜日的好日子.元曲作家杨守中取元曲代牛申冤,把牛的一生甘苦诉了个罄尽,借牛直面控诉社会的不公.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卖掉.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元代宋无的《老牛》诗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牛比人和自喻,是历代咏牛诗歌的主调.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一个秋收场景,刻画了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其诗写道: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着粗气,艰辛的劳动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亡和苍生为念,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白石老人咏牛诗,格调清新,小小之事,人诗人画,别有风趣.就儿时放牧祖母给系一铜铃事,画成画并题上了不只一首诗,云:祖母闻铃心始欢,电曾总角牧童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白石老人一生,以牛自喻,到老还提醒自己,“不愁忘归路,旦有牛蹄迹”.现代文豪鲁迅曾自喻为牛,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他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更是广为传颂的名句;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一诗,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现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人们经常引用以自勉,许多人还误以为是古诗中的名句.总之,咏牛诗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象,歌颂了劳动、奋斗和奉献精神.多读读咏牛诗可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升华.郭沫若先生用现代白话诗写了一首《水牛赞》,直白地赞颂了人类的朋友水牛,语言质朴诚恳,对水牛作了高度的评价,称颂水牛是“中国国兽,兽中泰斗”,同时也针对丑恶的一方(地主老财、狗等),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诗一开头就大声高呼: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也不抬,气也不喘…… 此外,牛还常常成为诗人描写自然风光特别是农村田园景象的亮点,增加了诗境的意趣和韵味,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无名氏);入坡。

4.关于牛和羊的古诗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5.带“羊”字的古诗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唐·李白《将进酒》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唐·温庭筠《苏武庙》

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南朝梁.刘孝绰《望月有所思》

太平之瑞宝鼎,乐协之应玉羊。—–南朝梁·萧统《七契》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唐·杜牧《河湟》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唐·杜甫《日暮》

万羊亦是男儿事,莫学狂夫取次尝。—-史凤《八分羊》

麋入神羊队,鸟惊海鹭眠。——元稹《直台》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陈与义《伤春》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文同《早晴至报恩山寺》